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治疗肝癌

编辑:

2015-12-04

1.3观察指标  (1)两组用药期间,用药后30分钟测体温一次,直至体温下降,以后每隔2小时测体温一次,停止用药后至停药第7天每隔6小时测体温一次,记录用药后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两次发热间隔时间。(2)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查肝肾功能,并记录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资料和统计均用SPSS16.0统计软件完成,疗效比较采用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齐元富[4]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1993)中有关高热、小儿外感发热内容拟定的如下标准:完全控制:服药7天体温恢复正常(腋温37℃以下),经观察无反复,但较治疗前降低;有效:服药7天发热降低0.5-1.5℃,但未恢复正常或口服药后体温有所降低,但很快升高;无效:服药7天体温未见明显变化或升高。

毒副反应参照WHO关于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5]分为0度、Ⅰ度、Ⅱ度、Ⅲ度、Ⅳ度,统计肝肾功能、消化道反应治疗前后的积分值。

2.2疗效比较:

2.2.1两组患者用药30分钟后,治疗组有9人体温开始下降,对照组有13人体温开始下降;第一次发热后降温至正常的时间,治疗组最长时间为180分钟,最短为30分钟,平均为88.24±3.76分钟,对照组对短时间也为30分钟,最长时间120分钟,平均为54.19±2.11,治疗组第一次降温至正常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0,P=0.000<0.05),治疗组起效慢;降至体温正常后到下一次发热维持时间,治疗组最长为78小时,最短为4小时,平均为43.35±2.48,对照组最长为72小时,最短为2小时,平均为27.65±2.05,治疗组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P=0.008<0.05)。

2.2.2两组患者停药7天后疗效比较,治疗组完全控制率为44.1%,总有效率为85.3%,无效率为14.7%,对照组完全控制率为22.6%,总有效率为64.5%,无效率35.5%,治疗组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9,双侧近似P值0.027,P<0.05)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医药学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