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09
2 消除误解,促进认识
通过与部分同学交谈,我们了解到他们对传染病的畏惧心理特别严重,不愿从事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第一堂见习课有同学几乎按照“非典”的防护措施走进示教室,见习过程中从不敢与患者接触。为了消除同学们的恐惧心理,我们应用了某大医院职工最近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传染科医务人员感染HBV及结核的比例最低。在传染科实习、见习过程中从未发生同学感染麻疹事件,反而在呼吸科实习时常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传染科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谙熟各种传染病的防治措施。许多传染病患者往往因其他疾病或误诊住入其他科室,而医务人员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反而容易感染。通过介绍艾滋病防治专家的亲身经历解除大家的顾虑,如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中国关注艾滋病村第一人桂希恩教授等。代写毕业论文感染传染病最大的危险在于漠视和无知,只有掌握了有效的防治方法才能“艺高人胆大”,有备无患。消除同学们对传染病的误解,才能激起他们学习传染病学的兴趣。
3 利用典型病例进行讲解
传染病学总论的概念特别多,这些概念又是传染病学的基础和纽带,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由于许多理论课内容还没有讲授,如果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学习特别枯燥乏味,往往事倍功半。当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余威未尽,同学们都经历了这场风波,甚至个别学生有被隔离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尽管教学大纲没有这一部分内容,但考虑到大家比较熟悉,且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我们还是选用了“非典”来讲述有关概念如传染源、传播途径等,既增加了大家对“非典”的认识,又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的概念,论文代写记忆牢固,课堂气氛活跃。期末考试的时候在基本概念方面基本没有失分。
4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只顾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僵硬的接受知识,教学效果较差。在本年度的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①脱产教师随堂听讲:以往脱产教学老师不参加大课的听讲,见习课内容很难做到与大课内容互补。同学们在重复听同一内容时往往索然寡味,而有些关键内容又没有讲透,部分重要内容又发生遗漏。因此,从今年开始,医院规定所有脱产老师必须参加全部大课内容的随堂听讲。见习课主要讲解同学们在大课没有弄清弄透的重点、难点内容,补充大课没有提到的内容,与大课内容的互补性明显增强。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介绍疾病的进展与现状,讨论同学们关注的问题;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直接与病人交流,积极性大大提高。②在见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启发诱导式”教学的优势,通过学生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然后结合辅助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③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整合各种资料,制备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往往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甚至“过目不忘”,如流脑患者的典型皮疹。④尝试应用“标准化病人”:所谓标准化病人,就是由健康人来扮演患有某些特定病症的病人。由于经过专门培训,这些假病人能够相当准确地模仿相应病例的症状,包括走路的姿势、身体的动作、疼痛的程度、面部的表情、病史病状的自述等。使用这种方式,可以解决病源不足、病人与患者沟通困难、患者不配合教学等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及时更新知识
由于传染病学的进展比较快,而教材相对滞后。为使同学们掌握最新的知识,我们总是及时的进行知识更新。如第5版传染病学教材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仍为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是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标准。教材内容脱离实际,为适应这种情况,我们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该标准。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传染病学论文5000字。更多详情请点击医药学论文。
标签:传染病学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