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戏剧论文

样板戏的角色等级和仇恨视角

编辑:

2015-10-09

样板戏的创作、改编的过程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突出无产阶级英雄的高大形象,样板戏的英雄人物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两种不同的文艺观念此长彼消的结果。从延安的讲话开始,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就作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问题不断得到重伸。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当然就应该以工农兵为主角,为英雄人物。样板戏式的英雄人物的出现,正是基于对旧戏舞台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1]的拨乱反正。有一种权威的判断认为,就是在解放17年后,文艺界依然存有一条黑线:在这股资产阶级、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想逆流的影响或控制下,十几年来,真正歌颂工农兵的英雄人物,为工农兵服务的好的或者基本上好的作品也有,但是不多;不少是中间状态的作品;还有一批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我们一定要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2]所以,样板戏之所以能成为样板,产生革命的震撼力,首要任务在于创造出迥然不同于旧戏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形象。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样板戏的角色等级和仇恨视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论文技术规范及模板介绍 

中国佛教造像审美的现实性论文  

标签:戏剧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