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电影艺术论文

日本动画产业的历史阶段特征分析

编辑:

2014-07-30

(2)多元文化的共融性。这一时期的日本动画在关注日本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取材的世界性和兼容性。为了符合全球审美观点,在人物设计上,主人公的形象设计不再是单纯的亚洲面孔,大眼睛、高鼻梁、多彩发色的人物造型成为了主流,动画人物从前期的标准美男的英雄形象开始向普通人物进行转变,人物性格往往具有东西方思想共融的特征:故事取材跨越了地理与时空的界限,世界名作、体育竞技、机器人、神幻色彩为主题动画片大批走向世界;背景设计通过大量的海外采景采风等史实调查所保留的真实性,得到世界观众的共鸣:在动画类型上,以少年动画为核心,儿童动画、少女动画、成人动画作品大量出现,特别是少女动画得到欧洲市场的欢迎,将日本动画的影响力扩展至欧洲国家。

4、飞向世界的辉煌期(90年代中期一)

随着日本动画在世界上影响力不断地扩大,动漫产业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植。1995年,日本政府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开始了从“贸易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日本动画历经80年的积累与发展,其独特的制作技巧、广泛的故事题材、生动的形象设计、唯美的画面处理等诸多因素构成了日本动画的特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和不同年龄群体的喜爱。从最初对美国动画的模仿时的自卑到引领世界的自信,日本动画开始了全面赶超美国动画的时代。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动画制作人引领日本动画进入了辉煌时代。在这一时期,日本动画出现的新的特点:

(1)引领世界动画。80年代中期崛起的日本新一代动画制作人宫崎骏、押井守等的动画作品在这一时期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与赞誉。1997年,宫崎骏指导的《幽灵公主》的发行量超过1 00亿日元,被媒体评价为瓦解了以往强加给动画的“儿童动画当然是迪士尼最好”的固有观念。2001年宫崎骏指导的另一部作品《千与千寻》在日本创下了304亿日元的票房记录,并获得75届奥斯卡长篇动画电影奖和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在美国电影市场,该片凭借“单场观众人数最多”创造了全美第一的记录。当今的日本动画迷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在中国,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基本都是看着日本动画成长的一代,从早期的《铁臂阿童木》,中期的《圣斗士星矢》,到后期的《蜡笔小新》,这些动画作品成为中国青少年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手段,也影响几代人的思想体系的建立。

(2)高度的海外依赖与协作。日本经济崛起,使日本的动漫产业生产成本增加,为了降低成本,日本国内众多产业开始将产业链中的后期环节向海外扩展,形成了日本经济的“空洞化”现象。动画产业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画界为了应对高度经济增长时代的人员不足与劳务费高涨的问题,开始进入韩国寻求优秀而廉价的劳动力,从最初的手工润饰到后期的摄影,大量动画制作环节流向韩国。随着韩国经济的增长导致工资水平上升,日本的制作公司继而转向中国和东南亚。在降低费用的同时也帮助了所在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3)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如果说20世纪60-90年代是“电视动画”的时代,那么进入90年代,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通过网络、手机看动画的人群在逐年增加,动画从传播渠道上来讲进入了“网络动画”的时代。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到来,日本动画在制作技术上开始利用数字技术。90年代开始,电脑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数字技术日益完善,成本得到降低,使数字技术代替传统手工技术成为了可能。日本第一部数字动画片是《鬼太郎》,在此之后,大量的日本动画都使用了数字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是得故事更加生动逼真,日本的动画开始进入“数字动画”时代。

纵观日本动画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模仿到独创,从被动到主动,日本动画用了近1 00年完成了对世界动画产业的领先。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时代都具有鲜明的特征,了解这些成长演变与时代特征,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国动画产业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是瞬间的产物,它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经验的积累,日本动画产业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处于发展初期的动画产业是极为宝贵的。

小编为您准备的日本动画产业的历史阶段特征分析,希望可以帮到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