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电视艺术论文

浅谈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批判

编辑:

2014-04-08

舞台也设计得绚丽多彩,从电视画面来说,大大提高 了其可视性。配上或动感或柔情的音乐,嘉宾们在舞 台上及广大观众面前尽情地展示其“才艺”(物质上 的富足或精神上的充实)。节目包括初见印象、个人 基本资料展示、朋友评价,及现场接受女嘉宾的提问 等环节,同意与否都通过是否亮灯为标志。湖南卫视 的《我》赛制大同小异,只不过自开播几期之后开始 实行男嘉宾反选女嘉宾的规则,但不论是形象上的装 扮抑或是内心情感的掩饰,参与者都正是通过这种夸 张的舞台设计和绚丽伪饰的嘉宾造型,为电视机前的 观众制造出一种群体狂欢的娱乐效果.

2、内容上制造冲突的同时不免煽情 达到娱乐化效果的方式多样,煽情化、制造冲突 是吸引观众的两大方式。《非》、《我》除了形式上 达到吸引观众之外,在内容上也存在矛盾冲突及煽情 化。在整个节目进行中,通过男女嘉宾交流,或是唇 枪舌剑,不断制造着矛盾与冲突,由于观点、看法的 不同,在选与被选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嘉宾间的言语冲 突甚至人身攻击。如《非》中当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 的海归男林若愚说出自己希望另一半的家庭条件要与 自己平等时,现场遭到灭灯,且女嘉宾以歧视自己为 由进行反驳攻击,让男生尴尬退场。言语争锋的过程 中也牵动着观众的立场指向。另外,节目中出现的具 有特殊经历的嘉宾,也为节目增添几分煽情。《我》 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女大学生,当说起男友标准时,想 到含辛茹苦的妈妈,情绪失控的泪洒全场。《非》中 女嘉宾李洋遇到特意上节目挽回自己的前男友,最后 破镜重圆,不论是其它女嘉宾还是现场观众,甚至是 掌控舞台的主持人孟非和分析师乐嘉都为此情景感动 而落泪.

3、节目频现话题人物,争议不断引发关注 娱乐化倾向首要表征即追求关注度。相亲类节目 中频现话题人物,争议不断,如屡屡语出惊人被冠以 “拜金女”的马诺。相亲类节目打破了明星、精英公 众人物的媒体特有权,实现大多数草根阶层的媒体所 有权。一方面,参与者凭借电视媒体获得展示自己的 机会,由于嘉宾的低门槛,必然存在一定的低俗化倾 向。而在电视媒体的作用下,低俗倾向得到放大。另 一方面,争议性话题及话题人物的出现,使媒体被动 地沦为某些人搏出位的平台的同时,也收获了额外的 受关注度,客观上达到了嘉宾迅速走红及节目收视保 持前列的“双赢”目的,以至于有人质疑节目有故意 炒作之嫌. 二、电视相亲节目娱乐化的批判 1、满足受众猎奇、窥私欲的心理 在《理解大众文化》中,费斯克认为“电视最赤 裸裸地为观众提供了狂欢节冒犯似的身体快感,”② 这种狂欢似的效果造出了一种大众奇观,人们生活在 奇观中,且每个人都参与。在传统观念下,相亲行为 本身作为一种私人之间的交往具有较高的私密性,而 电视相亲节目却打破这种私密性的限制,将相亲双方 的各种心理、行为通过电视荧屏展现在众人面前,使 得大众通过消费这种借由节目参与嘉宾表现出的种种 行为,来达到自己心理的满足。自娱乐化一词作为专 业词汇出现于媒介时,睿智的学者们就已预想到几百 年之后的消费时代,或者说娱乐至死的年代。为何 节目播出之后收视率居高不下,除了节目本身的独特 性,还与观众收看时产生的快感有关。娱乐化因素在 其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