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1-05
一般说来,在有关警察与示威者发生纠纷的报道中,读者关心的焦点是谁袭击了谁。(1)选择的是人与人,事与事及人与事之间关系的关系过程,描述的仅仅是一种状态:示威者处于死亡的状态,是他杀还是自杀只字未提。(2)和(3)选择的是表示做某件事的物质过程。(2) (3)尽管都是物质过程,但参与者的位置却不同:(2)中省去了执行者(Actor),从而掩饰了行为者; (3)中将动作的执行者置于句首,并将动作的目标置于动词之后,非常清楚地点明了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警察。从(1)到(3)对事件的描述逐步清晰,读者对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也更清楚,也可以看出说话者同情示威者的倾向。这正是及物性作用的结果。在本例中, (3)是适合表达, (1) (2)是隐喻表达。(3)的及物性最大限度地回复到语场,所呈现的语言过程最贴近现实过程。而(1) (2)在不同程度上对现实过程中的某些细节进行了有意的隐藏。由此可见,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可揭示说者的报道意图和动机。正如Fairclough (1992 : 180)所言:“选择哪一种过程来表达一个现实世界中真正发生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语言文化最新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语言文化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