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6-01-13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5000字英美论文。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是19世纪英国着名美术评论家和作家,1843年,年仅24岁的他因《现代画家》一书而成名,书中,他高度赞扬了威廉·特纳(W.Turner)的绘画艺术。之后,他又创作了《建筑的诗歌》、《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芝麻与百合》、《绘图要素》等艺术评论着作。罗斯金的作品语言优美.内容深刻,体现了作者严正的道德立场和独特的审美感受力.对甘地、王尔德、托尔斯泰和普鲁斯特等人都产生过较大影响,普鲁斯特甚至为了翻译罗斯金的作品而下决心学好英语。因为其作品所蕴涵的巨大的道德力量,罗斯金赢得了道德领路人的美誉。
《金河王》写于1842年前后,据说是罗斯金在一位名叫尤菲米娅的12岁小姑娘的强烈要求下而创作的,几年后他们还结为夫妇。1851年,《金河王》出版后大受欢迎,尤其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年内连印三次,并且很快被翻译成德语、意大利语等语言。山于《金河王》常常被归为儿童文学,因而几乎没有人对它进行仔细解读,国内学术界尤其如此。本文通过对《金河王》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故事主题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作品所蕴涵的道德伦理思想和生态伦理思想。
(金河王》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宝谷”的山谷中,“宝谷”一年四季风调雨顺,物产丰饶。“宝谷”的主人是三兄弟:老大斯瓦茨、老二汉斯和老三格拉克,因为斯瓦茨和汉斯的恶行引起了西南风神〔同时也是掌管金河的“金河王”)的不满,一夜之间,宝谷被洪水冲刷,变成不毛之地。三兄弟只得另谋出路,在穷困潦倒之际,金河王告诉了格拉克一个秘密:无论是谁,只要登上那座能俯视金河源头的山顶,朝河里滴进三滴圣水,那条河就会为他变出金子。当斯瓦茨和汉斯听到这个秘密后,都争先恐后地弄来圣水前往金河源头,但是他们太过冷酷无情,因此受到了金河王的惩罚,被变成了两块黑石头。善良的格拉克通过了金河王设置的重重考验,金河王为了奖励他,为山谷引来了源泉,“宝谷’,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从此格拉克和当地人一起在“宝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小说语言通达晓畅,故事浅显易懂,但深层意蕴则反映了罗斯金独特的道德伦理思想和生态伦理思想。三兄弟分别代表了“善”与“恶”:斯瓦茨和汉斯是“恶”的一方,而格拉克是“善”与“美”的化身。斯瓦茨和汉斯被当地人称为“黑兄弟”,他们不仅相貌任陋,而且内心冷酷无情,吝音贪婪:大凡张嘴吃东西,不付任何报酬的生灵,他们都要加以杀害;他们从来不给雇工工钱,等到雇工干不动了,就找个碴儿,把他们赶出家门;当别的地方遭受灾害时,他们不但不伸出援助的手,还囤积粮食,待到粮价高涨便以高价抛售以牟取暴利。他们甚至恶毒地对待自己的亲弟弟格拉克,让他干所有的家务活,还经常对他棍律相加。当“宝谷”变成废墟后,他们来到镇上当起了金匠,但他们依然恶行不改,在金子里掺加黄铜,结果生意惨淡。当他们听说金河能变出黄金的秘密后,两个人又勾心斗角,甚至拳脚相向。他们在分别前往金河源头的路上,见死不救,置快要渴死的老人、小孩和小狗等不顾,最后终于自食恶果,被变成黑石。可以看出.他们没有一丝人性,完全是“恶”的化身。但小弟格拉克与他们完全不同,他长相俊美,勤劳勇敢,善待一切生灵,尤其是在前往金河源头的路上,他宁愿自己忍受饥渴,也要把水分给衰弱不堪的老人、气喘吁吁地躺在路旁的孩子以及躺在石头上喘不过气来的小狗饮用,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最终,他靠着自己勇敢、善良的品德通过了重重道德考验,赢回了美好和i皆的家园。罗斯金塑造这样对立的三兄弟形象,不仅是为了突出戏剧冲突,使故事曲折动人,更主要的是他要通过这个故事对读者进行道德教育,让读者在赏善与审恶的过程中体会并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真谛。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5000字英美论文。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英语论文。
标签:英美文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