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英语论文 > 学术英语论文

学术英语论文: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教学思索

编辑:

2013-12-10

美国心理学家Rosch对不同文化的范畴形成进行比较,发现许多范畴都是围绕一个原型(prototype)而构成的,判断某物体是否归入某范畴,不是看它是否具备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同特性,而是看它与其原型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家族相似形(familyresemblance)。1987年出版的两部认知专着(La-koff的《女人、火和危险事物》和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基础》)及随后的许多文献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从不同角度论证原型范畴理论的科学性。其基本观点如下:(1)范畴是凭借典型特征,而不是什么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所建立起来的“完形”概念;(2)范畴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彼此之间有隶属程度差异;(3)范畴成员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共性特征,可以构成一个连续体;(4)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朱炜,2005)经典范畴理论与原型范畴理论的区别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更清楚地表现出来:表2:经典范畴理论与原型范畴理论的区别范畴的界定成员关系不同范畴之间的界限经典范畴理论必要充分条件平等的清晰原型范畴理论典型特征和相似程度有典型非典型之分模糊。

2.2如何理解原型范畴理论的“原型”关于范畴原型的确定和表征,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原型是范畴内典型代表:Rosch认为原型是与同一概念的成员有更多共同特征的实例,这个典型代表对于识别范畴起重要作用。(2)原型是范畴核心概念的概括性图式的表征:Reed(1972)认为原型是范畴的平均特征或集中趋势,是对范畴进行概括的表征。Taylor认为原型是范畴的概念核心的图式表征,并认为实体并非原型,仅例示了原型。(3)“原型加转换”的观点:Franks&Bransford(1971)认为范畴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最佳实例,以及一套对最佳实例进行类典型论与词义研究操作的规则(王寅,李弘,2003),这似乎像是对上述两者的综合,也是对“原型”的一种比较全面的认识。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并结合日常生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原型”:(1)原型可以是一个范畴中的核心成员也可以是该范畴内的一组成员,如我们可以说香蕉是水果的原型,也可以说香蕉、桔子、苹果等一系列典型的水果是“水果”这一范畴的原型;(2)原型也可以是范畴原型的特征组合。如Lakoff(1987)提到的关于mother这一范畴的例子。一提到母亲,人们马上想到的特征就是[+woman,+hasgivenbirthtoachild],这一组特征就是“母亲”这一范畴的原型。(3)原型具有动态变化性。就个人来讲,原型的动态变化体现在对于同一范畴的原型的认识会发生变化。例如,儿童会将自己看到的所有圆形的东西叫做“球”,包括月亮等,显然,儿童对“球”这一概念的原型的定义仅仅是[+round](Carrol,l2000),而长大之后他们对球的认识就正确了;从文化背景来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语言文化的人对于同一范畴的原型的认识不同。以车为例,一提到车,偏远山区的人脑中浮现的是毛驴车、马车或拖拉机;而城市的人则是标致或福克斯等高级轿车。在对原型范畴理论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我们才能在英语教学及研究中适时适当地加以应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