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3-26
(5)称谓式问候语
“老”是汉语中常用的称谓前缀,用在姓氏前表示对被称呼人的尊敬。人们在称呼地位较高或者年龄较长的人时,多用“老”。如,“张老”,“李老”等。
其次,在中国,一个人的职业或头衔可以直接被用来当作称谓,如。赵经理、李校长、王工程师、张老师等。这是一种不完整的问候方式,当问候者由于时间有限或者觉得没有必要进行很正式的问候时,就会采取这种模式。用这种方式时,问候者只需要嘁对方的姓氏、名字或者用姓氏(有时可省略)+通称(职称、职务称谓、亲属称呼等)表示问候对方。
从以上对问候语的内容及方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汉语中问候语大多是不用回答的或者回答的内容是很虚泛的,在交际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问候语,主要是为了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交际环境。
2、汉语问候语的影响因素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不断地因自然灾害而面临饥饿问题,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吃饭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问题,为了吃饭甚至爆发起义和战争。因此,形成了关心对方是否“吃"了的习惯。在重视饮食的观念作用下,见面问一句“吃了吗?”就成为汉民族最有人情味的问候语了。问对方“吃了吗?"就由起初的“你吃饭没有”的本意,发展为“对你表示关心友爱"等言外之意,同时具有问候功能。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一直非常注重道德礼仪。汉语的问候语,与中华名族的社会生活、风俗文化以及社会习惯等关系密切。
自古中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因此,年龄大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光荣。所以,在问候的时候,中国人谈论年龄比较随便,中国人问老年人的年龄,惯用“您老高寿了?"老年人大部分都很乐意回答。
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通过表达对对方的关心正是中国人注重礼仪的一种体现。人们常常通过询问对方的生活近况、询问对方家庭、婚姻、身体、生活、 工作等各种有关个人的问题,以及在一些特定场景下选择使用的类似个人行踪的追问作为问候语来开始对话。
对中国人来说却只是根据当时的场景选择一种区别于“你好"的较为亲切的问候方式,问候双方都不会特别在意对方说话的内容,而只是表示一种热情和关心,或者起到延续话题的作用;并且这种关心是期望通过问候语的形式在对方的一开始就传达给对方的。
二、关于俄语问候语
俄语中的问候语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及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所使用的问候语也不尽相同。比较常用的有一般性的问候语;有即景式问候语;俄语中的即景式有别于汉语中的即景式问候语。还有寒暄式问候语。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