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作家的读者意识为写作导向
写作的“四体”理论告诉我们,写作活动中的写作主体、客体、载体与受体构成了写作活动中的横向宏观系统,其中,“受体”即写作成品的接受对象整理,也就是读者。缺乏读者,写作活动就没有完成。忽视读者,写作就不会成功。而强烈的读者意识,是写作成熟的标志。对于文学创作而言,读者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一个维度。作家成熟的读者意识体现在两个层面。
1.对读者心理的适应与迎合。
这个层面的读者意识可以以当代作家中的王朔和池莉为代表来进行剖析。王朔是中国当代小说家群里读者意识最为强烈的作家之一。他对自己的创作一再声明,文人无非是用笔写字,编出些故事取悦百姓。“我的小说有些是冲着某类读者去的。《空中小姐》、《浮出水面》还没有有意识地这样,他们吸引的是纯情的少男少女。《顽主》这一类就冲着跟我趣味一样的城市青年去的,男的为主。后来又写了《永失我爱》、《过把瘾就死》,这是奔着大一、大二的女生去的。《玩的就是心跳》是给文学修养高的人看的。《我是你爸爸》是给对国家忧心忡忡的中年知识分子写的。《动物凶猛》是跟同龄人写的,给这帮人打个招呼。”“《渴望》是给中年妇女看,《编辑部的故事》是给小青年看的。”因此可以看出,王朔在创作的过程中就融进了鲜明清晰的读者意识。池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影响最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一位高产作家,池莉认为:“一个作家写作的意义根本是由她的读者来体现和完成的。并且还可以这么说,一个作家,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他的作品将是残缺不全的。”由此可以有力地说明读者在池莉的写作心理中所占据地位的重要性。因此,著名评论家王春林断言:“毫无疑问,池莉是有着过于强烈的读者意识的作家。”
2.对读者精神的引领与提高。
作家对读者心理的适应与迎合诚然是创作的基础,但仅仅把握读者的阅读趣味和心理需求是不够的,真正优秀的作家除了真实地再现生活之外,还需要以一种强劲的批判力量,对一切现实和历史的存在不断发出富有力度与深度的拷问,从而承担起对读者精神的引领与提高的重任。
“在中国这种一贯的文学环境中,独立的文学品格自然要经受重大考验。在非甲必乙的格局中,你偏是丙或丁,你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之所以还能够坚持,是因为你的写作干脆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直接面对读者。只要读者不遗弃你,就证明你能够存在。其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读者永远是真正的上帝。”路遥以一种无比坚定的态度宣告:“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
在作家与读者的维度上,鲁迅强调思想的启蒙和精神的引领,“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面对读者,鲁迅一向抱着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但是却又反对作家无前提、无原则、无分析地盲目迁就乃至迎合读者。在文学大众化的潮流中,鲁迅意识到,当所谓的“大众”成为一种时髦,一些庸俗、低俗的东西也会打着“大众”的旗号招摇过市,甚至风行一时;一些作家也会因为媚俗和趋利而忘记文学的责任。他谆谆告诫作家:“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
下一篇:基础教学指导有助提高英语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