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新闻学论文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分析策略

编辑:

2013-11-26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成因分析

(一)就业环境恶化

近十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生总量急剧增加,劳动市场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学生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也就事出有因。中国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与就业机制改革的关键期,改革中的发展进步对新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提出更新的标准与更高的要求,自然而然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与难度,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更加重了就业困境与矛盾。从业人员的下岗与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挤压,甚至在全球化过程中国外劳动力的涌入,直接导致就业结构在空间上与时间上出现失衡。对于那些再就业中出现“四无”受挫即无知受挫,无经验受挫,无标准受挫,无诚信受挫[2]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高校体制改革与就业指导滞后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倾向。专业设置的不合理,教学内容与手段跟不上市场需要,严重影响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使之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职业辅导教育不应是在毕业时才进行,而应该根据大学生四年中各个年级身心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通过各种形式的方式进行科学教育,使他们能够较早正确地认识职业与客观的评价自己,明智的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生活道路。目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政治与政策教育,而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训练,健康心理的指导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大多数毕业生缺乏求职的实际能力,不会恰当的自我推荐,不敢积极地参与竞争,不能准确的把握机遇,因此也就很难正确的做出抉择[3]。

(三)毕业生自我因素

首先,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多源于自身的心理不成熟、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个人定位的不准确与个人素质的欠缺。由于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其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其次,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人格发展不完善,致使就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排他性。再次,由于大学生都属于初次就业,对待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不能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便产生各种不健康心理。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一)大学生个体层面

1.正视客观现实,树立科学的职业观

正视社会现实是大学生就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大学生作为金融危机冲击下各种压力的承受者,首先必须有一个坦然面对现实的心态,毕竟这场危机的破坏性之大,破坏面之广是客观存在的,故对破坏周期的预测也需有理性的认识。承受危机冲击的不仅仅是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生们,而是全社会的各种行业及其从业者,所以适时的调整就业观念才是当前的关键,而不是无谓的怨天尤人。就业观就是对职业的基本评价与看法,它是个体选择职业的前提,在择业过程中起着基础、全面的作用。而许多就业不良心理的产生都和不正确的就业观有直接的联系,因此调整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就业观,科学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尤为重要。毕竟社会才是一切职业的来源,有了社会需求才有就业机会与空间,既然在危机形势下寻求就业,就业观念必须更加理性,就业渠道就更需要拓宽。毕业生这时候应该扩大思考范围,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尽量避免人为失业,更要学会面对暂时性的失业,不能仅想着为别人打工,更要有自主创业的精神,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个恰当的自我认识,也才能让自己不陷入就业绝境。

标签:新闻学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