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哲学理论论文

试论马克思否定哲学现实研究

编辑:

2014-10-24

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思辨性,脱离现实的空洞抽象促使马克思走出哲学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及随后的青年黑格尔派始终局限于思辨哲学的基地,脱离现实的社会条件,甚至敌视人民,最终离开现实的政治斗争,这是马克思所反对的。马克思早就说过哲学不应成为世界之外的遐想,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和自己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而思辨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认为一切问题要能够给以回答,就必须把它们从正常的人类理智的形式变成思辨性的形式,并把现实的问题变为思辨的问题。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处处可见马克思反对思辨的表述。如“法国人和英国人同现实最接近的政治幻想,而德国人在纯粹精神领域中兜圈子”;《神圣家族》中的“所以必然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的思想”“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问的联系问题,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事实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关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思想的色彩”“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些个人把自己的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不是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这里马克思已经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问题了。“当然我们不想花费精力去启发我们的聪明的哲学家”马克思反对“实体”,“宇宙精神”,“自我意识”的一切高深莫测的创造物,现实的世界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一种思想活动,马克思把这些人称作唱高调爱吹嘘的“思想贩子”。

在这之前马克思有过一个站在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立场上看问题的时期,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他曾用哲学来构造法学体系,在大学时期马克思从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想主义比较中并吸取营养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在《莱茵报》时,马克思站在黑格尔主义哲学基础上,从理念出发批判德国的现实,批判现实的国家,现实的法,现实的婚姻等。例如,他认为当一个国家离开国家的观念时,世界历史就需要决定其是否还值得继续存在的问题。当现实的法庭站在私有者利益的立场上审判林木盗窃案时,马克思提出真正的国家(即符合国家观念的国家)就应当大声疾呼“你的道路不是我的道路,你的思想不是我的思想。”在1843到1844年间马克思又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去批判现实,思考共产主义的问题。

思辨哲学就是这样,从人的概念、想象中的人、人的本质、一般人中引伸出人们的一切是关于社会自然,即得出共产主义是人向人的本质的复归。在这时期马克思思想特点是,从哲学基地上出发,先设想出理想的哲学理念,然后再用理想的哲学理念去批判现实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在《莱茵报》为劳苦大众辩护时就是这样,也就是说这时的马克思也还是从想象、从理念出发,还不是从现实出发,还没有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思想哲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丢掉唯心主义的脱离现实的思想,从现实出发,他说“德国哲学从天而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问上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定意识,前一种考察方法是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三、马克思反对思辨哲学,主张研究实证科学,看重人民群众

黑格尔历史观的前提是抽象的绝对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以下面的方式发展:人类仅仅是这种精神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承担者。轻视物质利益重视思想观念是黑格尔主义者的共同特征。青年黑格尔派提出“英雄=精神,群众=粗糙的物质”当利益和原则发生冲突时,原则几乎总是压倒利益,对抽象原则的偏好,对现实和利益的轻视使德国人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德国唯心主义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现实实践,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立。青年黑格尔派宣布群众是精神的真正敌人。青年黑格尔派认为,革命不成功,从一开始就是因为唤起了人民群众的热情,只有伟大积极精神的少数杰出人物与代表精神空虚的群众,代表物质的人类其余部分相对立革命才能成功。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这种利益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至顺利的征服了马拉的笔,恐怖党的断头台,拿破仑的剑以及教会的十字架和波旁王朝的纯血统。”嘲而思辨哲学认为革命不成功从一开始就是因为唤起了人民群众的热情,所以群众是精神的真正敌人,只有代表积极精神的少数杰出人物与代表精神空虚的群众,代表物质的人类其余部分相对立。“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前面,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销声匿迹,它们一定为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绘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足从对人类历史发展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它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提出历史资料的各个层次问的顺序。但是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决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种哲学观从其致力于哲学理论研究开始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都有过明确的表述。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说,世界的哲学化同时就是哲学的世界化,哲学实现的同时也就是它的丧失,哲学在其外部所反对的东西就是它自己内在缺陷。正式在斗争中它本身陷入了它所反对的错误。

实际上马克思就是反对从原则出发反对从抽象思辨出发来分析问题,他提倡从现实出发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实证科学的研究来解决问题,提供解释世界的总原则总公式从原则出发解释世界被看作是哲学的任务,从原则出发解释世界必然具有幻想的性质,马克思反对脱离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哲学道德体系。马克思说过不应该像德国那样,根据家庭的概念来考察和阐明家庭,从人的概念来想象现实的人。

马克思反对哲学实质上是反对德国唯心主义思辨的精神实质,马克思说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的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利对立的解决绝不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是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是理论的任务。

从马克思说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到马克思否定哲学,否定唯心主义思辨哲学主要是现实的需要。虽然哲学是马克思的兴趣,但马克思不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兴趣而牺牲理想的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马克思不是为了哲学而去研究哲学,马克思也并不是单纯为了建立理论体系而研究理论,他们始终把自己的理论活动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结合在一起。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