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5-04
三、悦乐精神中的苦难意识
作为一名中国人,长期以来的文化濡染使吴经熊体悟到中国哲学的内在精神,而作为一名天主教徒,他又一直深信有一种神秘力量在统摄着人的生活。两重身份引起的思想上的碰撞,使他一直试图寻找中国哲学与西方基督文化之间相互融合会通的契合点。在吴经熊看来,西方的基督文化中也有悦乐精神存在。耶稣因为爱世人而走上十字架,在经历了背叛、死亡,七天后复活,他向世人揭示神奇的上帝的力量,其所带来的悦乐须是经过苦难与爱才能得以彰显、才能深切体悟。这是上帝用自己的儿子给世人的永恒启示,也是基督文化悦乐精神之所以深刻的原因。只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苦难意识,才能真正地爱天主。吴经熊在《内心乐园》中探索了痛苦在基督文化“爱”中的位置,指出内心的悦乐和苦难的承担是分不开的。没有基督的受难,就没有基督的复活。吴经熊赞同俄尔(JamesOrr)对于道成肉身的理解,认为圣经的道成肉身的理想不只是神性与人性的合一,而是神格进入人的人格。基督宗教的灵修过程之所以显得更为深刻,超越并胜过了中国哲学的修身过程,其原因就是基督信仰的奥秘在于“在痛苦的际遇中,人可因基督的爱而进入基督的精神里。……基督因爱人而走上十字架为人赎罪,我们也应追随基督的爱而承受生活的苦难。在这苦难中,人与基督结合在一起,领受天主的恩典。因此承担世界的苦难,就成为人与基督结合的途径和方式”[5]。圣女德兰的修道精神完美诠释了基督的爱与苦难,给了吴经熊巨大的影响,那本关于圣德兰思想的法文小册子《一个灵魂的历史》(Histoired’uneame)使吴经熊体会到了基督宗教的思想内涵。在这本书里,他发现了所有对立面的活生生的综合:谦卑与大胆,自由与纪律,快乐与悲伤,责任与爱,力量与温柔,恩典与本性,愚痴与智慧,健康与贫穷,集体与个人。透过圣德兰,吴经熊看到了综合在她身上的佛的心肠、孔子的美德和老子明智的超脱。尽管年轻的德兰修女24岁时就死了,却达到了至善,其奥秘就在于她的心中有基督,她全心全意地爱着基督,并用自身的受苦去追随基督以及基督对世人的爱,而这种“完成至善”也只有在基督信仰中才能得到统一。德兰修女的灵修方式对吴经熊产生了极大震憾,使他找到了基督文化中“爱”的真正内涵。透过西方基督文化,吴经熊加深了对悦乐精神及苦难意识的理解。而由此反观中国哲学,吴经熊认为,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哲学中的悦乐也并不是单纯的“乐”,其之所以深刻进而成为中国哲学的一个内在精神,恰是在于其乐中有忧、苦后有乐。对于儒家,吴经熊以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作例。孔子的学生中,只有颜回被称为“好学”,且孔子对颜回始终赞许有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颜回生活清苦,却有乐在心中,乐在何处值得人深思。又如,王阳明的一个学生曾向他请教,既然乐是心之本体,那么在遇到大的变故而哀哭的时候,这个乐还在吗?王阳明回答说:“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都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传习录》卷中)。
标签:政治理论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