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政治理论论文

关于对街道的美学与政治学论述

编辑:

2014-05-04

二、街道的美学与政治学

导演黄佐临在谈到电影主题时曾这样说道,“经过十多次瞄准和射击”,最后选定了“冲锋压倒香风”作为全剧的主题思想:“我们感到象‘保卫大上海’、‘保卫游园会’、‘站马路’、‘争夺上海阵地’等等,都太小,太实,太具体,太片面,但是这是很必然的过程,因为我们初读剧本,必定经过一个感性的认识阶段,只看到剧本中的情节、事件。”因此,作品本身也极为贴切地契合了抵御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拒绝腐蚀,防止和平演变的时代主题。为了成功表达革命的意识形态主题,《霓虹灯下的哨兵》竭力营造了旧上海的消费城市景观,“全剧用一个衬景,全部是高楼大厦,好像在外滩,又像在日升楼一带。”电影版《霓虹灯下的哨兵》对城市场景有丰富的表现。影片在实地拍摄过程中刻意地复原了1949年南京路上的街景,“行人的穿着是西装、旗袍,报童叫卖的是美国Life画报,连长背后的橱窗里摆着‘MaxFactor’(蜜斯佛陀)的化妆品,剧院放映的是好莱坞电影,军营窗外是嘁喳作响的爵士乐,临街房间里飘出来的是忧郁的钢琴奏鸣曲,头顶的霓虹灯是‘派克’金笔广告,小商店摆着花花绿绿的糖果,就连街头的公共汽车上也画着‘无敌牙膏’和‘美丽牌’香烟的招贴,闪烁的霓虹灯在电影中更是被反复给以特写的处理。”这些消费符号和电影场景中出现的《出水芙蓉》广告、爵士乐一起,共同构成了旧上海的资产阶级色彩。而且就电影和话剧而言,街道中所呈现的城市物质生产和消费的高度发达,也直观地象征着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在此,作品中“革命剧《白毛女》”与“好莱坞电影《出水芙蓉》”之间的争斗,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资产阶级消费城市的诱惑,处于文化匮乏状态的无产阶级终究难以抵挡。这种致命的吸引构成了“革命之后”社会主义城市的焦虑所在。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进城”的无产阶级政权,不断面临一种文化抗争的命运。然而“游园会”与爵士乐,《白毛女》与《出水芙蓉》之间的争斗,背后蕴含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文化领导权的宏大主题。面对敌特分子的叫嚣,“叫他趴在南京路上,发霉、变黑、烂掉!”无产阶级战士必须“站马路,站岗放哨,守卫大上海”。在此之中,除了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的诱惑之外,还必须创造出自己的文化空间和产品。在这个意义上,灯红酒绿的南京路便成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前线,而这场战争的残酷性较之刚刚过去的那场战争更为严峻。就这样,“街道的行走”连同街道的美学与政治学一道具有了生死攸关的意义。在此,南京路这个颇具旧上海消费社会特色的资产阶级美学空间,成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争夺的对象。在此争夺之中,城市街道便颇有几分列斐伏尔有关“空间的生产”的意义。“空间在其本身也许是原始赐予的,但空间的组织和意义却是社会变化、社会转型和社会经验的产物。”

在列斐伏尔看来,空间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同时也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再生产;围绕空间进行的政治斗争是社会问题的核心。对于新兴的无产阶级来说,要打破既有的资产阶级消费主义对城市空间的垄断,不仅要拒斥旧的空间生产方式对人的控制,更要创造出新的属于自己的文化形式。反映到《霓虹灯下的哨兵》中,不仅要突出“拒腐蚀”,抵制资产阶级“香风”的思想主题,还要创造出诸如“群众秧歌”和“游园会”等街道文化活动,来对抗好莱坞电影和爵士乐。于是,在歌剧《白毛女》对抗美国电影《出水芙蓉》的背后,街道的美学和政治学意味被突出地表现了出来。同样是面对街道橱窗,在电影的开始,排长陈喜为陈列于其中的一双“花袜子”所诱惑,然而通过教育,他又重拾了革命警惕性对街道的美学与政治学论述,绷紧了阶级斗争的神经。而同样是街道的霓虹灯,当群众欢送志愿军出发时,它适时地闪烁出“毛主席万岁”的政治标语,证明这个曾经被认为是“堕落象征”的物质现代性标志,完全服务于新的革命现代性的精神需要了。尽管在这种“虚张的正义”背后,有关“洗脑筋”和政治宣传的指责不绝于耳,但它毕竟是无产阶级对城市文化领导权艰难争夺的开始。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