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政治理论论文

传播学语境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策略思考范文

编辑:

2013-12-12

(二)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传播模式选择

1948年,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取得了什么效果。这就是着名的“5W”传播模式。 结合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传播问题,这五要素分别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传播主体(集体、社会组织机构、社会个体)、传播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渠道(宣传培训、教育教学、社会活动、大众传媒)、传播对象(青年)和传播效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效)。

三、传播学语境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策略

(一)培养意见领袖——传播主体大众化

传播主体能否大众化直接影响和关系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接受深度、教育广度和内化与外化速度。培养意见领袖无疑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主体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意见领袖是两级传播中的重要角色,在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

纵向视角:教师的意见领袖作用。从学校教育的渠道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基础性途径。学校是青年学生接受知识、进行思考、形成观点的重要场所,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渠道。教师是学生的信仰引航者,是学生思想启蒙、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意见领袖。教师的信仰对学生的信仰具有强烈的正面引导作用。

横向视角:青年领袖的传播主体作用。青年领袖是指在青年群体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掌握并支配该群体各种关系和资源,设计并促成实现该组织群体生存和发展范围的资源拥有者、决策者、带动人和监护人。[7]青年领袖是青年群体中最为活跃的民间领导力量,在马克思主义青年化过程中,对普通青年的发展趋向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前喻”作用。按照Troldahl双循环信息传播模型理论,青年领袖在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中能引领和主导带有特定信念与行为影响的信息在社会中流动。梅尔文·德弗勒对新时期的新闻信息传播进行过细致的分析,认为青年领袖在口口相传、行为示范的信息传播方式方面独具优势。

(二)把握受众特点——传播对象多质化

“大众”从来都是多质的,有史以来,便不存在完全同质化的大众。[8]从“现实的人”出发,我们所讲的“青年”,是以“多质”的形态存在和发展着的,在思想观念、政治信念、政治立场、道德品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意识、法治观念等方面的实然状况和特征方面均有体现。

青年的发展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诸多方面。青年要实现这种全面的发展,必须有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的支撑。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青年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3]当代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把握不够准确,接受和理解方面较为教条,尤其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现实的综合解读,可能也是当代青年缺乏的追求信仰的精神。

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状态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的独立性、选择性、复杂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不少青年人受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主要表现在:一是理想信念务实化、功利化日趋明显。二是政治观念淡薄,政治素质不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社会问题,客观上使青年的成长环境异常复杂起来,一些人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上存在一些片面的、模糊以至错误的认识,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高。三是价值观呈现出多元性、波动性和矛盾性。相当一些青年的人生价值观带有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倾向,部分青年不注重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集体利益统一起来,对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缺乏认识,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组织纪律性差,是非观念不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三)创新话语体系——传播内容时代化

从传播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指向最广泛的青年群体;从时代环境上看,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处在思维活跃、文化繁荣的大变革、大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是当代青年深层价值秩序位移和重构的过程,是当代青年思维方式塑造和观念重塑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青年化要克服理论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脱离时代、远离青年的问题。通俗的语言符号、时代的话语体系、鲜活的实践内容,不仅符合青年的接受特点和文化倾向,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的内在品质与必然逻辑。

构建富有时代气息、符合青年特点的话语体系,并不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否定,更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摒弃,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前提下,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外在形式和传播载体,主要体现在:一是强调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话语体系的大众性。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话语要“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符合受众的思想方法和接受特点,风格简明朴实。那种动辄照搬西方语言,那种张口‘蓝色文明’、‘普世哲学’的抽象说教肯定无效,那种不着边际的过时说教不会激起人们的接受热情,那种貌似深奥的牵强附会的联系必然失败”[9]。二是强调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话语体系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鲜活的实践,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与实践性。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与发展,时代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实践资源,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建构符合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以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的话语主导权。三是强调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话语体系的年轻态。符合青年的兴趣取向、适合青年的接受特点、满足青年的发展需求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年轻态的前提性原则,信息化、网络化、时尚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年轻态的基本特征,平等对话、思想碰撞与交流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年轻态的基本传播方式。

(四)丰富传播媒介——传播方式多元化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应该能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通过各种文化样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化青年”和“青年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10]

传播方式多样化是信息化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除传统的“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外,大众传播媒介是重要的传播方式。施拉姆认为,在社会变革时代,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这一变革的代言者,而且是这一变革的促成者。大众传媒能促进社会向新的风俗行为,乃至向新的社会关系过渡。“媒介是一股解放的力量,因为它们能打破距离和孤立的藩篱,把人们从传统社会传送到‘伟大社会’中。”[11]大众传播媒介是当代青年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他们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12]。此外,网络已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大众传媒承担着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提供娱乐、传承文化、教育监督等诸多功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是通过大众媒介的诸多功能才得以实现青年化的。第一是印刷媒介。主要有报纸、杂志和书籍等,这些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重要的宣传媒介。第二是电子媒介。主要有电影、广播和电视等。第三是网络媒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的传播环境,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提出了新课题。网络不仅带来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也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带来了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

(五)畅通信息反馈——传播效果可控化

传播效果就是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就马克思主义青年化而言,其传播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播对象的变化,即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化与外化情况;二是传播环境的变化,即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在青年群体中产生的影响、氛围的总体;三是理论本身的创新,即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化过程中自身的发展、完善与创新。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过程动态与目标状态双重内涵的统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为保证其按照科学决策、正确的预定目标和既定任务有序协调地运行、发展,并保持正确的方向,就需要构建灵活科学的调控机制,以便适时对传播过程进行调控。

反馈是意见信息从受传者或目的地传回给传播者或信源,以帮助传播者调节此后的信息输出。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反馈机制是指以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目标体系为准绳和依据,将青年化传播过程呈现的态势与其相比较,并以特定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传播过程和态势,确保沿着与既定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传播路径运行,并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构建良好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反馈机制,首先要获取青年的反馈信息,包括青年对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的评价,以及传播效果的评估。其次要获取社会的评价信息。评价的内容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为青年的掌握和接受程度,主要从量和质的两个维度进行衡量。再次要从理论自身发展目标和创新轨迹获取传播情况的反馈信息。主要评估青年化传播过程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自身发展逻辑;是否对不断变化的现实问题和社会问题给出了解释,引领了青年成长与发展;是否从实践的层面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年轻化。

总结:传播学语境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策略思考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您设计撰写论文,更多论文参考请关注威廉希尔app !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结业论文范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