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编辑:

2014-03-28

孔子倡导实用性教育,“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熟读《诗经》300篇,但对交给他的政治任务却办不成,办不好;派他出使到别的国家,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的人,书虽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诗经》在孔子眼中,不仅可以给人以艺术的熏陶,而且“可以兴,可以观,以群,可以怨”,“弥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学以致用”的思想核心,就是要求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孔子“学以致用”思想,与毛泽东说的“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与句话正好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当代高等教育中仍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今后就业有用的知识,最要紧的是学习方法、研究方法、逻辑思维、文字功底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从教育理论角度看,现代知识中的绝大多数学科,都需要进行实习,需要实验,需要动手去做。

要想教有成效,就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一是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知识储备。人的大脑就象是存放货物的仓库,要想从仓库里拿东西,首先得先存东西。如果不学习理论知识,脑袋空空,拿什么来“学以致用”?二是对学到的知识进行鉴别,有选择的吸收消化。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不能盲目的死读书,读死书,要学会学思结合,取之精华,弃之糟粕。三是活学活用、化学为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和在实践中能够学到新的知识,这需要细心、专心的思考,也就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五、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国古代推崇师道尊严,师生关系有严格的上下尊卑之分,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孔子却提出“当仁不让于师”的观点。他说,面对仁德和真理,就是老师,也不必谦让。这与现代教育论“师生平等”的观点是一致的。他批评弟子颜回对自己的盲信盲从:“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因为颜回对孔子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所以孔子认为他不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主张求学要积极主动,向各种人求教要不耻下问,这体现了他所说的“学无常师”。孔子还看到学生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不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与弟子平等融洽相处,甚至情同手足。为此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孔子“亦师亦友”的师生平等思想,对于我们在高等教育中构建民主平等与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表明,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效果。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平等交往。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同样的关爱,分配同等的教育资源,不能有偏爱和歧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的人,而不是只会讲大道理的人。

六、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评价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启发诱导的教学手段、学以致用的教学效能和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已不是一个个单一方面,而是有机的教育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其中的某一项。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它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比如在因材施教方面,孔子仅仅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性格或道德品质进行各种人文教育,并无学生在技术领域方面有所成就,这就体现了孔子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在启发诱导方面,孔子过于强调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未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容易错过教育时机;等等。这些都是受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及其个人思想的局限性所造成的。但仅仅从教育方面说,总体是倾向于革新的,对当代高等教育理念也有许多的启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它。

上文是孔子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关推荐:

浅析药学科研中哲学思想的价值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