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3-28
从内容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致力于探索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同构成了一种全方位的、多维立体的崭新理论视域。这三大规律在外延上是依次扩大的,就好比是一个系列的同心圆,内圈是共产党执政规律,中间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外圈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这一崭新理论视域的显着特征正体现在三大规律的有机统一中。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的地位决定了治党与治国间的统一性关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党的建设就是这个系统工程的关键、核心和枢纽。也正因如此,邓小平同志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嘱托就是“要把党建设好”,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就一刻也不放松地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体现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政治哲学逻辑,它以党的建设为理论思考的出发点,并以党的建设来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事业;“三个代表”的主语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形态是以党的建设学说为“原点”扩展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而形成的开放、动态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从这一理解出发,作者认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构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理论视域的核心圈层。
其次,共产党的全部奋斗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为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治国必先治党,治党是为了更好地治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21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纲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又不能因此而把它的意义和内涵局限在党建的“小”范围内,它不仅是治党的纲领,而且是治国的纲领,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纲领。这一点,我们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本身就可以看出来。把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机统一起来,这很好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唯物史观的辩证性特质。事实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是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的,这突出表现在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伟大事业,它展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新的理论大思路。作者由此认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构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理论视域实体性的中间圈层。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在新全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具有世界历史性的伟大意义。一方面,我国已经加入WTO,中国的发展越来越与整个世界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要推进我们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就必须了解世界情况,认清国际形势,把握世界发展的未来走势,并以审慎有为的措施为我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发展是通过人的自觉努力实现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早已科学揭示了“两个必然”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不可能自发实现,而必须诉诸国际社会主义的实际运动。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担负着“解放全人类”的神圣历史使命。苏联、东欧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运动的形势、内容、形式、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影响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得失,事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辩证认识“一球两制”的新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顺应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科学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把我们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唤。也正因如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深刻变动的世界形势,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新的不懈探求(并取得一系列理论成果),堪称新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主题话语。它凝聚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唯物史观的深刻性和把握人类发展未来的自觉主动精神,构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理论视域最广大的第三圈层(面向世界、面向人类未来)。上述三大圈层相互联系、有机互动,共同形成一种立体交叉式的“视界融合”,构成一种全方位的崭新理论视域,即对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总体性认知图景。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不断书写和印证这一崭新理论视域创造历史、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功能。
标签:三个代表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