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3-15
二、15个模型的定性多元因素综合分析
从表1的模型可看出,绝大多数文献认为电子政务发展大致分为3-6个阶段。唯一只有模型11有九个阶段。模型11针对伊朗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路径,认为ICT技术在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发展中国家的ICT技术基础及非技术基础远没有发达国家那样成熟,因此,那些适用于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型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必定要比发达国家曲折而遥远。通过与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模型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模型11提出的九个阶段,如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发展、建立政民信任具有显着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文地域性特点。模型15,是基于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而提出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模型。模型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ICT技术基础、电子政务准备度、法律体系、文化环境、教育水平、政治程序等因素不同于发达国家,因此,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模型不能直接借鉴和采纳。另外,模型8、模型10和模型13是我国三位学者针对中国国情提出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模型。尽管各模型的发展思路与策略路径不尽相同,但不难看出,三模型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即非常强调和重视ICT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运用。这与模型11、模型15无疑是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模型14是一篇颇具代表性的文献综述。它在综合了许多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因素综合方法,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五阶段模型。不得不说,这个模型是迄今为止对电子政务发展模型最为丰富的一次总结和深化。
(一)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模型的共同隐喻及主题提炼。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理解,综合归纳出涵盖所有这些阶段模型的基本隐喻和共同主题,如表2所示,其中各隐喻的定义、相关阶段和主题如表3所示。
(二)各阶段模型的比较。通过认真研读,反复思考,特别是参考JungwooLee(模型14)将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细分为10个阶段、结合对15篇文献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模型的语义分析,本文将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具体细分为11个阶段进行分析(表1)。1.阶段1。阶段1是起始阶段,即电子政务发展的准备期,甚至是提前期。对这一阶段,有些文献使用较为含糊的语义去表达,有些则用较为清晰的语义去表达,绝大多数文献则是对该阶段完全忽略不谈。如模型4和模型7用较为含糊的词“起步”、“初建”来表达,模型13使用的是“基础应用”。模型8和模型10,使用“技术应用”或“技术导向”表达。模型11则是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环境的自身特点,将这一过程细化为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任等数个阶段。本文认为阶段1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准备阶段,有技术的、政府的和公民社会的准备。绝大多数文献都强调了这一时期的技术准备。2.阶段2。阶段2是“信息展示”阶段。从表1可看出,一些模型用到了除信息展示之外的其它各种表达方式,如发布、信息发布、在线发布、目录、建立平台等。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其内涵几乎相同,即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建立政府网站平台发布与传播信息,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初始阶段。3.阶段3。阶段3是“政民互动”阶段。这一阶段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即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与交流(G2C)[14]。具体包括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提供政策建议、网上信访、领导信箱等多种形式。JungwooLee认为这一阶段即是“同化”阶段,也就是电子政务流程与服务的运行能力与现实空间的“同一”性。从公民和服务的角度看,良好的政民互动的基础是政府部门之间的整合,如果没有整合,无缝的政民之间的交流不可能在现实空间中真正实现。因此,政民互动阶段需要整合技术作为实现的基础。4.阶段4、5、6。阶段4、5、6都是与事务处理相关的阶段。从事务处理的细分模型中我们可看出,事务处理阶段的基本发展轨迹,从部分提供,到基本提供,再到成熟提供;从分散式提供,到一站式提供,最后再到个性化提供,都深刻描述了事务处理阶段的发展演变规律。Deloitte和Touche[3]将事务处理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多功能门户和个性化门户。Accenture[9]则将事务处理划分为三阶段:基本能力、服务提供与成熟提供。其中,Deloitte和Touche[3]是最早提出“一站式电子政务”这个概念的,而现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一站式”电子政务已成为该领域的通用学术词汇。但绝大多数文献并没有对事务处理阶段进行细分,而是直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5.阶段7、8、9。阶段7、8、9是电子政务的整合阶段。模型2按照整合演化规律,将整合阶段分为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初级阶段和完全整合与政府机构转型的高级阶段。模型3将电子政务的整合过程分为两个维度:垂直和水平。垂直整合即为了实现政府服务功能而将地方、高层和中央政府连接起来。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电子政务论文45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政治学。
标签:电子政务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