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3-23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马克思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各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从这个工人原理出发,马克思进一步提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普遍的个人所代替。”所以人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强调的重点。世界逐渐成为不可分割的世界历史整体也正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中国跨越了卡夫丁峡谷,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直接向了社会主义的国情,就决定了社会主义要想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针对这一问题,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明确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指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因此1978年以来,我党把全部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上来。邓小平强调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他说:“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将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同时结合世界历史和中国实际,在1988年进一步提出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都有了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邓小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关键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的视角最初无疑使立足于西方国家的,但在晚年将着眼点转向了东方社会,其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但实现了“跨越”之后的国家应如何应对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选择怎样的经济体制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论述。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通过效仿“苏联模式”一味地排斥市场经济,而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固定到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在战后的一段特殊时期内,计划经济确实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办事,对于当时中国“百废待兴”情况下的建设有突出作用,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邓小平通在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时指出:“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于是,他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站在世界发展的角度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得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理论成果。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邓小平理论论文8000字,供大家参考。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政治学。
标签:邓小平理论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