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浅谈杜诗审美中的真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4-23

一部中国文学史,以个人诗作可称为“诗史”的,恐怕只有杜甫一人了。史贵直笔,史贵事真、情真、议论真,所谓“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杜诗审美中的真

以诗歌创作而能映见当时事迹人物之真、心理情感之真、评说议论切合时政之真,恐不仅只才、学、识即可为。史以录事秉真为职责,诗则以抒发情怀为能事。诗歌创作要达到“动天地、感鬼神”已属不易,又兼以要映照一代史实则更是难乎其难了。

杜甫自认“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并说“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赠王二十侍御契四十韵》)。杜甫是以整个生命的燃烧来完成自己的诗歌创作事业,因之从杜诗中处处可以窥见杜甫诗美的基点──真。

当杜甫行次征人出发必经之咸阳桥时,一幅“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图景跃然眼前,而诗作并不只简单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真实,还在于诗人具有胆略的符合客观的摹写,在传递诗人真情实感的同时,也传递出当时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普遍同感。你看,“牵衣拦道顿足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多么惨痛的场面,多么直面人生的诗笔,又何以不可发现诗人的一腔忧愤和同情之心!

战事起,民村蔽,诗人之感深且真。“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诗人是写,是喊,是呼,是抗争!不是“叹息肠内热”,何得有此诗句。初看此诗句似平平写来,平白如话,无有奇句,但我们却能于诗人平实如话的诗句中看到当时的社会情状,人民遭受的苦难及艰辛欲泣的生活。官府压榨之深,贫民时日难捱,未见诗人着意的刻画,当时这种千村万落凋蔽的苦况便凸现在读者的眼前,即使合卷闭目,也将久久地萦绕心头。所以产生这样魅力的就是杜诗的审美基点──真。诗中有叙述,有评说,有议论,而我们将看不出、辨不明此议论是出自平民之口抑或是诗人之口。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浅谈杜诗审美中的真

相关推荐:

浅谈曹操孙子注的成就论文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