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政治外交论文

简论中国在中非关系发展中大国责任

编辑:sx_songjm

2014-08-16

大家好,欢迎来到威廉希尔app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简论中国在中非关系发展中大国责任,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随着全球体系的变革与中国的不懈努力,中国在逐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随着外交实践的不断扩展,中国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的同时,也促使中国在理论界不断发展并进行理论创新,用于指导中国不断变化中的外交实践,为之提供解释性和前瞻性的知识和智慧指导。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拥有和中国同样的巨大而持久的发展需求。中非交往和合作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关系发展迅速,建立了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外交实践的逐渐成熟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为中国大国责任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为中国负责任大国理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素材。非洲研究正逐渐成为中国学术拓展的新领域,成为理论创新的新天地。

关键词:中国;负责任大国理念;中非关系;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4-0019-03

一、中国负责任大国理念

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中国完成新的角色定位提供了契机。中国成为对抗亚洲金融危机的正面因素,体现出了负责任的精神,做到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继续坚持互利双赢,“从而广受国际社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赞扬,各国领导人不约而同地高度评价中国政府的负责任行为”[1]。中国政府也凭借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所起的积极作用,逐渐在世界上树立起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

二、“负责任大国”的内涵阐释

(一)保持中国国内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声望都得以迅速提升,但是,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聚精会神发展自身经济和保持国内政治稳定仍是中国的首要任务。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身内部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也关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所以,中国建构负责任大国的首要条件是保持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负责任大国”首先是国家自身的定位,体现一个国家出于对本国人民的强烈责任感保持社会稳定和管理好本国的经济社会事务的大国能力。[2](P25)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3](P105)”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把自身定位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积极融入现行的国际体系,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更是把维护世界和平当做首要的国际责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各种威胁世界和平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保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尤其是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各国之间彼此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之间不再是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所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必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新形势下的中非关系的建构

(一)新形势下的中非合作不断发展

新世纪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力度,中非贸易迅速增长,中非关系不断深化。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总结时指出2008年中非贸易取得历史上的辉煌,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同中国有贸易往来的非洲国家增加到53个;中国在非洲开工建设6个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落户增加到近1600家,直接投资存量达78亿美元”。[4]同时,非洲国家也对中国的对非投资和援助以及中国模式的发展倍加关注,“向东看”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使非洲国家主动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国除继续保持对非洲各种形式的援助外,中非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经贸合作。

(二)构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往来与合作使中非之间建立了政治方面平等互信、经济方面合作共赢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适应国际体系转型背景下中非关系全面加强的必然的战略选择。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的北京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形势下,中非共同利益在扩大,相互需求在增加;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合作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非关系不断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和非洲的发展进步,而且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今后坚定不移地继续全面不断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政府的长期外交战略,也是中非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由路径,而绝不是权宜之计。

四、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大国责任分析

(一)促进经贸互利共赢责任:树立经贸合作中的大国风范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之间的贸易增长非常迅速。对中国而言,中国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国内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政府开始鼓励一些企业到非洲去开拓新的市场;而对非洲国家而言,急需发展经济的资金和技术,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优势互补使中非经贸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非洲开发力度的加大同时也给非洲国家及地区带来了竞争和压力,有的国家产生了非洲版的“中国威胁论”,影响甚至威胁中非关系的良好正常发展。因此,中国有促进中非经贸互利共赢的责任,并在中非关系中体现出负责任的大国风范,防止中非关系出现倒退。中国正采取战略性措施,努力调整经济结构,争取使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保证中非的互利共赢。同时,继续扩大对非援助,继续减免一些非洲国家的外债,并增加在非洲地区的采购等一系列更有利于非洲发展的措施。

(二)保护环境与资源责任:重视资源开发中的社会效益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资源的需求剧增,国内的资源能源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中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包括非洲在内的国际市场。中非能源合作是在平等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下进行的。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开发与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当地生活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应监管中国企业充分重视资源开发中的社会效益,坚决阻止在非洲个别存在的、不但影响中非关系而且给西方国家以借口宣传中国对非洲的新殖民主义的掠夺式的开发行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为此,中国承担着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责任,为非洲国家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三)维护非洲地区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是中国理所应承担的国际责任,因此,中国在非洲地区也肩负着维护非洲地区和平与安全的责任。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复杂情况,大部分非洲国家经济落后,武装冲突不断,甚至导致伤亡巨大的部族之间的大屠杀。长期的动乱和武装冲突,不但严重影响非洲的发展,而且对非洲及世界的和平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损害了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利益。最近北非的局势不容乐观,一些国家相继发生了革命或内战,出现了动荡的局面,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干预。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通过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强烈呼吁国际社会和平解决非洲事务的方式来承担维护非洲地区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五、中国在中非关系发展中做

“负责任大国”的理论新思考(一)全球体系变革下“中国知识”的当代建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与国际体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中国自觉地融入国际体系,经济上加入世贸组织,在政治上和外交上重新定位,在国际舞台上由边缘逐步走向心中,中国的外交实践在探索中前行。[6](P11)理论来源实践,高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随着中国外交实践的不断扩展,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使中国在理论界不断发展并进行理论创新,用于指导中国不断变化外交实践,为之提供解释性和前瞻性的知识和智慧指导。 “中国知识”、“中华与世界之互动论”[7]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与精神创造的结晶体,一个体现中华文明精髓与核心的传承久远的知识体系与思想传统,是中国在当今世界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中国自身的个性精神与品质。[8](P12)“和谐世界”理念和“负责任大国”的理念便是“中国知识”的应运而生的创新理论。

(二)非洲研究:中国学术的新领域

虽然因时代条件之制约而在过去相当时期中国学术主要关注于欧美日发达国家,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始终与非洲国家保持联系,彼此之间相互支持与合作。在革命与战争为世界主题的时代,中国联系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共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与有着同样诉求的遥远非洲大陆逐渐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全天候”的朋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发展迅速加快,并建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对国际体系转型中的各种文明和谐发展,尤其是亚洲文明的复兴具有桥梁与纽带作用,使非洲研究成为中国学术新领域。

(三)中国非洲学:中国知识话语权与软实力建构的平台

中国学术界正努力进行理论总结,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9]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促进和谐世界的推进。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区以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和平与发展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非洲的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非洲的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非洲自身的责任,更关乎全世界的稳定与繁荣,尤其是非传统安全的威胁的应对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合作。在历史的层面上看,在人类经历了长达数百年西方主导和支配的那种“单向度”的和“中心支配边缘”的世界演进过程之后,当代中国与亚非关系的发展,在若干重要的领域必然会突破和超出近代由西方主导的传统国际关系体制的逻辑和范畴,其中必然会有一种新世界观念和国际交往关系随之形成。而建构有特色的“中国非洲学”,正是中华民族在当今国际学术平台与思想高地上追求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郑重表达中华民族对于未来世界发展理念与政策主张并从而为人类贡献出更有价值的思想智慧和丰硕理论成果的必要努力,最终实现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使各种文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1][马来西亚]郭清水.中国参与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的利益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9).

[2]刘杰.负责任大国的路径选择[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3]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温家宝总理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09-11-09).

[5]http://news.sina.com.cn/o/2006-11-05/060010416257s.shtml.

[6]刘杰.国际体系与中国的软力量[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7]刘鸿武.中国外交研究之新境界——评王逸舟教授新著《中国外交新高地》[J].外交评论,2009,(2).

[8]刘鸿武,罗建波.中非发展合作理论、战略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9]王逸舟.中国外交十特色——兼论对外交研究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5).

小编为您准备的简论中国在中非关系发展中大国责任,希望可以帮到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