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5-28
(二)主要做法。政党的发展经历及其面对客观情况的不同,政党现代化的起点、重点及其途径也不一样。综观国外政党现代化的历史发展,其实践的基本内容或主要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淡化党的意识形态特性
在中产阶级越来越成为西方社会选民群体的重要力量的情况下,西方国家的政党基于取得或维持执政地位的需要,努力使自己的纲领、政策体现中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这种做法体现在意识形态上,就是尽可能地模糊党的意识形态特性,奉行意识形态“中间化”。关于国外政党现代化的做法及状况,欧洲社会党早在二战后就已开始了“向中间靠拢”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它们普遍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转向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重新解释和界定“社会主义”,逐渐放弃了阶级政治、公有制等质的规定。近年来,欧洲一些社会党进一步取消了与社会主义的联系,甚至不再提社会主义的字样。同时,在对其基本价值如“公正”进行阐释时,也更多偏重通过教育等手段实现的机会平等,而非通过再分配实现的结果平等。保守党和自由党同样表现出中间化改革取向,在价值观上逐步摆脱了维护阶级差别和重视阶级意识形态的传统,转而强调自由、团结、公正等中性价值。国外一些国家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中间化在20世纪70年代欧洲共产主义时期已经初露端倪,苏东剧变后这种发展趋向愈益增强。除希腊共、葡萄牙共等少数党外,大多数共产党通过理论调整逐渐淡化了社会主义的目的性和制度属性,而把民主、自由、人权视为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如作为其典型代表的法共“新共产主义”理论,实际上就是把社会主义归结为一种社会运动过程,主张通过在资本主义社会内的连续性变革,克服资本主义“剥削、异化和统治”等弊病,从而实现其理想社会。
2.调整党的纲领路线
纲领路线是政党战略策略的导向和旗帜。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外政党依据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适时对纲领路线进行调整。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党的纲领路线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左转”或“右转”,但从长期发展趋势看,这种调整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在向中间转”,各党的纲领路线相互借鉴和吸收,越来越具有包容性和趋同性。从《哥德斯堡纲领》的非马克思主义化,到介于自由主义和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所谓“第三条道路”和“新中间路线”,战后社会党现代化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次重要纲领路线调整,都展现出越来越超越阶级、“超然左右”的姿态。保守党和自由党的纲领路线也趋向中间,无论是德国基民盟《汉诺威纲领》作为“中间人民党”的政治路线,还是西班牙人民党吸收了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基督教民主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内容的“改良的中间主义”路线等等,总体上的发展取向是越来越温和。同样,以欧洲共产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民主道路为标志,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共的“新共产主义”、美共的“权利法案社会主义”以及日本和拉美一些共产党纲领路线调整中的非暴力、非意识形态化发展表明,共产党的纲领路线越来越去激进化,这种发展现象也被有的学者称为是向社会民主主义趋同的共产党的“社会民主党化”。
相关推荐
标签:政治外交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