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政治外交论文

关于欠发达地区产业平衡发展与包容性增长研究

编辑:

2014-02-25

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实施产业不平衡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速度,客观上讲,这一战略对于吸引外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所带来的区域发展差异的扩大对于社会公平、资源配置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形态日益严重,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逐渐扩大,这在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突出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悬殊、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产业结构低水平、经济市场化进程障碍较多等方面。

(一)产业不平衡发展战略造成欠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悬殊

从欠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来看,2010年,我国属于欠发达地区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17302.96、17309.03元,同期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年收入分别为7262.33、6390.01元,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38倍、2.71倍。此外,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还体现在这种“多二元困境”(指在体制变动导致的利益转移过程中,由于“转移性收益偏多”与“转移性损失偏多”的逆向性运动,带来了不仅是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差别,还带来了非正常速度的高低收入群体的分化)。这种高低收入群体分化,再加上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带来的收入差距,使得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人们收入差距的反向拉大越来越明显。   (二)产业不平衡发展战略造成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长期以来各地区经济发展就不平衡,并且不平衡发展战略虽然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使各地区发展失衡现象更趋严重。改革开放以来,除了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市场潜力等客观原因外,经济体制转轨、政策调整和鼓励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等发展战略因素更加剧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别。虽然国家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政策调整,但是,这对于解决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远远不足。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来看,2010年,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要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出48%;东部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要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出44%、63.9%。从2010年各省(区、市)人均GDP排名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上海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相比,差距有5.8倍之多。

欠发达地区产业平衡发展与包容性增长研究,包容性增长是强调机会均等和成果共享的增长方式,产业平衡发展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基础,因其所包括的产业结构平衡和区域平衡发展两方面内容直接内含于包容性增长理念,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更是如此。

相关推荐:

基于博弈视角的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分析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