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政治外交论文

试论独立以来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变化

编辑:

2013-12-17


  二、独立以来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发展、变化
  (一)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恢复时期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地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国际权力真空地带,真空的状态必然导致各种力量来填补,大国在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中亚地区的竞争由此开始。
  一方面,中亚独立后,俄罗斯仍然对中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1992年5月~1993年5月,俄罗斯先后与哈、乌、吉、塔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这些国家间崭新的双边关系的法律基础。在军事方面的合作也是广泛而深入的,以俄为主的独联体一直是中亚国家维护地区稳定的支柱。1992年5月15日,俄罗斯、亚美尼亚与除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四国在塔吉克斯坦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但是由于俄罗斯在经济上对中亚奉行“甩包袱”的政策,这便给了其他国家接近中亚并同其建立双边关系创造了条件。美国政府在1991年12月25日宣布承认中亚国家独立并很快与之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但在这一时期里,美国主要以经济方式向中亚展示力量,美国对中亚的关注和影响都非常有限。中亚国家在独立后也获得了邻国——中国的迅速承认并建立了外交关系。当时中国的意图是,在保证本国西部安全、协调跨界民族等问题上能够寻求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此时中国正着力调整中美关系,与中亚国家的外交关系仅处于起步阶段。
  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亚各国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政治局势也相对稳定,俄、美、中都加强了各自对中亚的政策。俄罗斯首先在政治方面制定了新政策,1995年9月14日叶利钦批准通过《俄罗斯联邦对独联体国家的战略方针》(简称《战略方针》),这意味着俄罗斯不再将中亚视作“包袱”,而要当作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战略依托加以经营。军事上,从1995年开始,俄罗斯积极发展同中亚国家在双边及集体安全条约和独联体框架下的安全合作。美国也逐渐确立了其在中亚的战略目标:促进民主进程;促进市场经济改革;支持该地区内部的和平合作;鼓励它们与更大范围的国际社会实现一体化。美国对中亚的影响体现在经济方面主要就是与哈萨克斯坦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军事上借用“和平伙伴计划”对中亚进行渗透。中国继续与中亚国家发展良好的关系,高层领导互访频烦,双方在能源合作、扩大经贸往来方面也成果显著并持续扩大;特别是在安全领域,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双方加强军事互信及合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亚地区已经开始普遍受到世界大国的关注,其地缘政治正处于日益恢复时期。
  (二)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上升时期
  21世纪初中亚地缘政治地位在国际政治格局中上升首先与“9·11事件”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9·11事件”后美国全面进驻中亚,其在中亚存在的深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美国在中亚实现了“军事存在”的历史性突破。从2001年10月到2005年11月美军撤出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先后获得了中亚五国的领空通行权和7个机场的使用权。同时美国还向中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与中亚国家建立军事合作机制、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中亚各国都表现出向美国靠拢的意向,与美国的关系也都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美国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在政治上与中亚国家的当权者建立联系,对他们施加影响,拉拢他们“西靠”,另一方面,为了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又不遗余力地培植亲美势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中亚的全面进入取代了俄罗斯的主导地位,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出现了独立以来的较大的变化。
  如同“9·11事件”一样,“颜色革命”也深刻影响了中亚的地缘政治形势。以2003年11月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为开端,一场以“颜色革命”为标志的浪潮在原苏联地区蔓延开来。2005年在吉尔吉斯斯坦事件和安集延事件发生后,中亚国家普遍提高了对美国的警惕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颜色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国在“9·11”后取得的优势,并且还有不断减少甚至消失的趋势。另外,“颜色革命”后,美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关系出现降温,中亚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和期望都大大降低了。这自然促进了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中国的重新接近。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