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17
(一)社会主义革命导师的早期的理论研究和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对社会主义的公正问题的认真研究,其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未来的社会要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消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公正。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与基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民众基础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新的社会制度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恩格斯预言未来社会“通过社会生产,不仅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这就是人们追求未来社会的根本目的和动力。
列宁也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分配和生活问题作出以下论述:“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的劳动者过上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3]
(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的研究与认识
毛泽东在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初的1955年,最早就使用了“共同富裕”的说法。他说:“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也谈不上什么富的。但是,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阶级。”他还强调指出:“这种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么今天不晓得明天的事。”[4]毛泽东同志这里所说的“有把握”,是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来阐述的。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运动的特殊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坚持和继承马列主义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总结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提炼,更加简洁明确地作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新概括,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和发展。邓小平深刻地指出:“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5]他还告诫人们:“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5]
此外,邓小平还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层次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有关问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5]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5]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5]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5]dquo;的认识。他还指出:“理顺分配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目前分配领域存在突出的问题,一是国民收入过分向个人倾斜,国家所得太少;二是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产生新的分配不公;三是分配秩序混乱,甚至有些单位失去控制。”“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6]“三个代表”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彻底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本质追求。
标签:政治外交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