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政治外交论文

美国反恐战略调整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编辑:

2013-12-17

  2010年5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发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美国反恐战略作第三次调整。此次调整较前两次有明显变化。一是淡化对恐怖主义“先发制人”军事打击。报告虽提及美国武力打恐的必要性,但对动用武力作更多限制,强调慎用武力、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军事打击只是作为美国外交努力无效情况下的最后手段。二是深刻反思恐怖主义的本质。报告放弃“全球反恐战争”的提法,避免使用“圣战分子”、“伊斯兰分子”等敏感术语,重申美国反恐目的不是摧毁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而是消灭具体的恐怖分子即“基地”及其附属组织。报告还把美国境内的恐怖分子活动纳入国家安全范畴,指出美国本土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危险不亚于基地组织的威胁,本土反恐至关重要,建议美国情报部门加强与居民社区的协同配合,防范本土恐怖主义的蔓延。三是积极推进“全面接触”的反恐策略。报告多次表示,美国“要与各种力量保持接触”。一方面要巩固与传统盟国的关系,深化同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反恐合作,保持同“敌对国家”的密切接触,促其转变对恐怖主义的态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世界各国民众的接触,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反恐中的独特作用。四是注重反恐的制度化建设。报告坦言,国际恐怖主义的扩张已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美国须通过国际反恐合作渠道,建构多边框架内的国际反恐机制,来分担国际反恐责任,共同抵御恐怖主义威胁。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The White House, 2010.
 调整后的美国反恐战略新变化
  通观美国反恐战略的三次调整,不难看出,美国对恐怖主义认知在悄然发生转变,反恐的重心、方式、路径等也更加灵活多变,表明美国反恐战略正走向成熟。调整后的美国反恐战略呈现以下新变化:
  一是美国反恐认知从主观判断向客观理性转变。关于恐怖主义界定,一种观点认为,恐怖主义是行为人采取非法手段故意致使他人重伤或者死亡,公共或私人财产包括公用场所、国家或政府设施、公共运输系统、基础设施或环境严重受损,而此种损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迫使某一国际组织或某国政府做出或者不做出某种行为。联合国文件(中文版).A/C.6/56/L.9,2001?10:1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按照伊斯兰纯洁世界的教义,伊斯兰本质上就和恐怖主义交织在一起。Scarborough R. Obama&Co. Give Pass to Radical Islam. Human Events,June 28/2010显然,把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相联系的做法,是对恐怖主义的歧义。对此,有学者指出,对恐怖主义标准的不统一,造成西方与伊斯兰极端主义之间关于谁真正在制造恐怖的争吵日益激烈,美国也并没有在恐怖主义界定上取得伊斯兰世界的认同和信任,这成为误解和不信任感的一大来源。Lankford A. Do Past US Acts Constitute Terrorism?: Implications for Ounterterrorism Policy.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Review,Nov.13/2010因此,调整后的美国反恐战略,在恐怖主义诠释上趋于客观和理性。它基本上摆脱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美]塞繆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230?231的束缚,抛弃对伊斯兰文明的偏见,把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严格区分开来,理性认识和把握恐怖主义的演变

规律,努力“在美国和穆斯林世界之间寻求一种全新的开端,双方应学会倾听彼此、互相学习、相互尊重、寻求共识”程群.奥巴马政府与美国外交军事化趋势.现代国际关系,2009(10):7?12,最大限度争取伊斯兰国家对美国反恐战略的支持,确保美国主导下的反恐战争胜利。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