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浅析网络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编辑:sx_chengl

2016-07-01

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极具优势与亲和力的信息传播通道,它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介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不足,本文是一篇网络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具体内容请查看全文。

[摘 要]人类的传播技术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从而决定了人类的传播活动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本文将主要阐述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对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报告》中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及网页,具有改变世界及人类的潜力。计算机空间,即这些新关系发生的空间,使我们的时空概念、表现方式和语言发生了变化。”媒介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结为:“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及发展

人类传播史上已有了四次革命: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闻、电子传播,每一次传播媒介的革命即带来传播方式的更新。在传播历史上,广播用了接近40年的时间达到5000万受众,电视用了大约15年的时间达到相同数目的受众,而互联网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达到了这个数目。到2000年,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拥有3.2亿用户的全球媒介。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网络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网络媒介的优势与不足

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极具优势与亲和力的信息传播通道,它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介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不足。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的出现,可以认为是现代科学技术在传播技术领域中综合运用的一个结果。不少传播学家认为,第四媒体跨越媒介间的界限,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优势于一身,使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其影响力将在未来超过任何传统媒介。概括起来,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多媒体性。传统媒介使用传播符号大多具有相对的单一性,互联网却集所有传统媒介之大成,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图表、动态图像等媒体符号综合在一个传播单元中,构成多媒体信息。

第二,即时远程化。任何媒介都讲究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也都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但传统媒介由于受信息采集、筛选、播发制度和程序上的影响,很难实现即时性与远程化的统一。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由于借助全球化数字通讯通道这样一个特有优势,打破了这种在时间、空间上的屏障,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的作用,可以使即时性、远程化同时实现。

第三,大容量。任何传统媒体都有其固有的容量限制,但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在容量上似乎具有无限的可扩充性,它没有版面和时段限制,允许信息的大容量传播。

第四,双向交互性。交互性可以说是网络传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性。传统媒介的传播是一点辐射式的单向传播,互联网的传播则可以是多点对多点式的交互传播。

然而,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还很不完善,面对着许多问题。目前存在着一些限制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和缺陷。分析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严谨性。快捷报道、海量信息,自然不可能要求网络传播像传统媒体比如报纸那样字斟句酌,严谨有加。但目前国内网站编辑发布新闻,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失之草率,重数量不重质量,以至于在导向的把握、事实的把握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谬误连连。

第二,缺乏深刻性。在人们的印象中,网上发布的新闻以及观点和评论,通常具有广泛性但缺乏深刻性,缺乏令人身心为之折服的力度。

第三,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源的多元化,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打破了我国原来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面,使渠道不同,观察报道立场不同,客观真实程度不同甚至完全虚假的新闻信息泛滥。

(二)网络对新闻价值取向变化的积极影响

1.从宣传价值回归到以新闻价值为基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需求。在价值取向上,我国的新闻传播向来是强调宣传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但宣传价值主导新闻价值的传统根深蒂固。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基点却是从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出发。实现了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有机结合。

2.从宣传本位回归新闻本位,更好地发挥新闻的宣传作用。以宣传为本位的新闻传播,往往强调“一切新闻都是宣传”,新闻为宣传服务。这样的取向易造成说教倾向的宣传,造成令人生厌的“宣传腔”。网络新闻以新闻本位为传播,满足了人们认知社会现实变动情况的信息需求。

3.拓展新闻报道的范围,进一步推进新闻的改革与开放。在宣传本位和宣传价值的主导下,新闻报道的范围长期以来比较狭窄。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信息空间。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1998)》,关世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2页.

②魏津珠:《科技进步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影响》,载《21世纪两岸广播电视发展趋势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小约翰.传播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4]邵培仁.媒介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张秀民.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6]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网络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的精彩内容就先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新闻传播论文:新闻传播学博弈论方法 

浅析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