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浅析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编辑:sx_chengl

2016-07-01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媒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并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这里是一篇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是一种新的经营观念,融合新闻是创新而来的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为更加有效地应用这种新闻传播方式,我们应站在全局高度,深入研究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借助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研究方法,不仅充分重视与新闻传播有关的各个重要要素,而且还要有效控制新闻传播的各个程序,全面展示媒体融合可打破时空限制的优势,促使新闻传播更加健康、快速发展,使其能更好地为社会、市场、群众服务。

关键词:新闻传播;媒体融合;影响作用

媒体融合是新媒体时代媒体发展的最终结果,其对具体社会的舆论格局、媒体格局、文化与思想状况、使用信息的形式,甚至社会的运转方式,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们还很难想象新一代媒体的详细模样,但是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媒体融合的宏伟蓝图。媒体融合之后可把手机、电脑、电视机、收音机、报纸等媒体的特点与功能融为一体,借助无线传输技术,成为不久的将来人们阅读新闻信息的新终端。我国在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影响方面的研究比较落后,但是媒体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端倪。详细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各类新媒体参与新闻传播,从各个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融合的媒体利用以往媒体生产新闻的能力,集合新闻信息,在当前传播各类新闻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手机在新闻传播及行政部门发布公共信息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自媒体,例如微博、微信、MSN、QQ、BBS等媒体在传播新闻中的积极作用也不可轻视。

第三,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在传播新闻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将微博、微信、博客内容转发到传统媒体、网站与手机为受众提供了参与各类直播节目的机会、收集信息获得新闻线索、计算机协助报道新闻等。

第四,传统媒体借助网络途径与数字技术,衍生出了新兴媒体,比如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网络广播、电子杂志、手机报、电子报等。可见,当新一代新闻接收终端随着媒体融合的出现,媒体新闻势必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融合新闻”也会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

二、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信息主体、接收终端、组织形式、经营模式、产权结构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作用。

(一)信息主体多元化

在网络传播与数字技术的共同推动下,一般公众享有了前所未有的参与传播新闻的能力,他们利用微博、微信、MSN、QQ、BBS、博客、手机、播客等工具,已经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可以随时表达观点、发布新闻,使得新闻信息的主体表现出多元化趋势。媒介融合速度不断加速,使得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并且接受者与传播者一体化是新闻传播的典型特征。依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7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网民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我国域名总数1915万个,网站总数273万个,我国网民的周上网时长达25.9小时,相比2013年增加0.9个小时。每天都有海量的微博、微信、短信、图像、图形、文本、音频、视频发布,庞大的信息源都可作为传统媒体利用与开发的对象。虽然信息的提供者主要为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及政府等,但是承担发布与采集新闻信息的还是职业的新闻一线人员。专业的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必须承认的是,新媒体已经在改变大众传媒格局,在世界区域内,很多“草根记者”在一些突发的、重大事件的现场多发布的最新消息一次次引起轰动效应。

(二)接收终端统一化

接收终端一体化,其实就是将接收终端进行融合,这一过程是建立在数字聚合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这里所说的终端融合是指设备终端的融合,也可称为3C融合,涵盖消费型电子产品、计算机、电信等。借助某种协议,可实现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计算机这些信息的互通互联与共享。比如,电视与电脑的有机融合,数码相机、MP3等影音设备和电视、电脑、手机的融合等。融合接收终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新闻信息的一体化与多样化需求,当前单一形态的新闻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他们现在需要的新闻信息可能同时涵盖视频、音频、图像与文本等。在该要求下,新型的接收终端必须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并能将各种形式的新闻信息有机整合,最终展现到消费者跟前。接收终端的有机统一,从表层看就是硬件设备的融合,其实涵盖了三个内容:1.接收终端硬件的有机融合。2.构成了多种类型媒体信息的统一平台。3.以终端设备为载体的服务于内容的融合,及以在线虚拟终端为载体的服务于内容的融合。比如,部分牌子的MP3能大量下载歌曲,生产厂家可在音乐服务器上为客户提供下载服务。

(三)组织方式一体化

在媒体融合环境中,新闻传播的形式颠覆了以往媒体间的壁垒,有效整合全部媒体,实现统一规划,构建了一体化的组织形式。该组织形式其实就是打破了传统的行业管理与区域管理,借助各种媒体制造流程的控制与设计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机构重组,实现各种类型媒体的集体运作。融合与集中后的组织形式,借助各种媒体的介质特点,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达到产品各异与资源共享,变竞争关系为合作关系,强强联手做好区域市场,落实聚能效应,扎实保护好媒体市场。比如,美国的媒介综合集团,在21世纪初斥资四千万美元,在佛州坦帕市建成了一栋传媒大楼,名叫“坦帕新闻中心”,把旗下的电视台、编辑部、坦帕论坛报、集团网站都汇聚在一起运营。组建了“新闻总编部”,全面管理三种媒体所生产的新闻报道,在新闻信息采集与编辑上倡导三种类题共同操作完成。我国在类似问题上较为落后,在组织形式上尚未实现一体化,但已启动了整合新闻生产流程的实验。比如,某省日报报业集团就和当地的移动通讯等媒体合作,开发出《某省手机报》,推出了国内第一家数字报纸,和科技公司合作推出了“跨媒体与数字报刊出版系统”,实现数据库、光盘出版、数字报纸、传统报纸等产品的多元化出版及一体化生产工作。借助报刊与网络互动,颠覆了传播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创造了统一平台,大大提升了融合媒体的影响力。但是,由于我国媒体融合的研究较为落后,要想实现组织形式的一体化,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四)经营方式综合化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经营,是多个媒体的共同运作,特别是在新闻信息的发布与采集上,均是联合行动,该方式可大大降低设备、资金、人力上的投入,减少新闻加工的成本。并且,各种类型的媒体联合运营,可有效保护已经覆盖的媒体市场。和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传媒相比,媒体融合与之有着本质区别,该区别就是经营方式的综合化,这种本质区别为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一般民众都可借助发短信、写博客、写日志、发起个人对个人、多人对多人、个人对多人互联网聊天,从社会全局来看,该新闻传播形式已经从传统媒体占主导作用的单项式转变成了专业媒体发起和一般民众集体参与的互动式、分享式,使得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密切结合汇流与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的融合能力不断提高,发布与接受新闻的方法与手段也更加多样化,传播新闻信息将广泛借助多媒体形式,最后在新型终端上录、说、写、看、读、听等方法的自由组合与选择,新闻循环播展现出更为便捷、人性化、自由的特点。但是随着新闻传播方法和手段的日趋变化,对新闻传播信息的加工与整合的难度也更大,怎样精确定位内容、选择恰当表现形式、管理与控制传播流程等,将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五)产权结构多样化

当前手机、互联网、电视、广播、期刊、报纸等媒体的融合就成为媒体产权的融合。信息技术已经成功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使得相同内容呈现多市场、多渠道、多介质传播有了可能,为媒体的有效融合创造了条件。产权融合的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企业重组,而是展现了新媒体时代新的运营理念。传媒企业借助合并、收购等方式,进行产品整合、内容共创、内容重整、整体策划、组织重构,构建了产权结构多样化的大规模传媒集团,运营高效益大规模的媒体业务,落实一加一大于二的发展目标,为传媒企业带来高利润高效应,践行低成本运营。比如早在21世纪初期,美国与时代华纳在线合并,借助控股、参股等运营手段实现媒体产权的有机融合,构建了跨媒体产权的媒体航母。不但可以扬长避短,还可大幅降低重组成本,更有利于开展合作。但是,当前我国的传媒企业产权还没有正式进入市场,尚且归属于政府部门。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版分销与广告市场慢慢开放了部分市场,但产权还具有浓厚的政府气息,因此我国媒体产权在融合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民营媒体中。在信息技术的促使下,媒体融合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中国的民营媒体企业频繁并购与国外媒体产权高度集中的呼应下,我国的新媒体、网络、电视、光比、期刊、报纸利用集团化道路以实现扩大规模。同样在本世纪初期,我国的6大合并成立了当前的中国光比电视电影集团,是局台合一的经营模式,从该事件可以看出我国的传媒业在产权融合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媒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并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为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信息需求,我国的媒体必须顺兴发展趋势迈出转型的脚步,这也是新媒体时代媒体经营的新理念。所以,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各种影响,坚持融合,在融合中革新,在革新中前进,不断推动新闻传播的法制化、多样化、民主化、真实化、客观化与实效性,使新闻传播能更好地为社会、市场及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 董向东.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3).

[2] 张生花.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J].出版广角,2013(18).

[3] 时郁婷.论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J].大众文艺,2011(7).

[4] 曹小利.网络融合新闻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评析[J].新闻窗,2013(3).

这篇关于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的文章,希望给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网络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分析  

新闻传播论文:新闻传播学博弈论方法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