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4-14
公益广告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都存在着影响,当然公益广告受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程度的制约。西方广告影像资料具有扩张性与渗透性,属于外向型文化范畴。如,CNN播的广告影像资料:两个幼儿亲密地在一起玩耍,下面分别写着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紧接着又出现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幼儿、伊拉克和科威特幼儿等几组儿童亲密玩耍的镜头,然后打出字幕——停止战争,为了孩子。而中国广告影像资料,多数是侧重于国家和国情的需要,属于内敛型文化范畴。如公民义务献血公益广告:“民族在奉献中崛起,生命在热血里绵延。”可见,公益广告在中国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二)广告影像资料数量与效果差距大
上海工商部门监测到,该市各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影像资料时间率分别为2.7%~3.5%。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相比“势单力薄”。不仅仅是上海,全国各地的国内公益广告影像资料数量少,而且没几个能让人记住的,内容平淡无味。追根到底就是国内不少公益广告影像资料坚持“居高临下”的态度,导致公益广告影像资料不好看,传播效果甚微。而国外公益广告影像资料具有资料新、视角新、架构新、观点新的特点,且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速成”。[3]因此很能吸引观众,并且数量多,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部门之间协调密切程度不一
我国的公益广告部门之间协调链条断裂,成为单个部门的行业行为。但是国外就很看重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如,日本成立专门的公益广告协会,协调好投资方、专业广告公司与影像资料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协会与政府部门的密切联系,为日本的公益广告整体社会行为提供了保障。
在国内,公益广告成为政府部门的指派性的硬性任务。考虑到广告收入,电视台就将黄金时段分给商业广告,而公益广告影像资料则被投放到午夜时段,人们的关注程度自然下降许多。
(四)公益广告影像资料本身的缺失
国内许多公益广告影像资料,广告元素严重缺失,还是停留在喊口号和标语上。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只是一条大大的标语口号而已,相应的公益广告影像资料却没有见到。公益广告影像资料需要发自内心,而不是从形式上走过场。而国外在公益广告上很少出现文字,只是通过影像资料将意识表达出来,留给观众的不仅仅是简短的画面。
四、加速我国公益广告摆脱“沉默”
标签:新闻传播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