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13
(二)网络话语的可写性
“在网络新闻时代里......一个重要的新角色进入到了信息传播领域:那些阅读、观看、利用新闻信息的人。由于参与信息传播的门槛已经完全消除,被采访对象如今有可能在报道中加入新的信息,新闻报道表面上是个已经完成了的作品,实际上却永远没有完成。”网络改变了原本完整自足的文本观,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可写文本。在这一可写文本中,“作者已死,文本是动态开放的网络,能指在各种互文中游移;读者获得了作者的地位,阅读的过程就是写作的过程,文本的意义无限多元。”
微博的流行,使普通网民更方便地成为了新闻的发出者。人们争先恐后的发表最新的信息,并表达自己的意见,成为了新闻的生产力,体现了普通民众的社会生存现实。具有网民特性的专职网络记者又根据网民提供的信息发掘新闻,将微博的信息融入到专业的新闻文本中去,成为开放的新闻的组成部分。
另外,网络新闻专题多姿多彩的“超文本结构” 彻底改变了传统文本的线性结构,在文本构成上,不仅有文字文本,还有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甚至影视文本,并且各个文本间及每个文本之中的词语、句子都能与其它文本交错互连。运用超文本结构,网络新闻专题实现了多种文本的平面组合和互通,构成一个有声音、图画、动画、影视、文字等各种传播介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信息网络形态,文本的互文特征在此得到很好体现。
(三)网络话语表述的自由化
比较传统媒体与网络话语的表述特征,网络赋予了人们更多的话语权力,话语的表述因而也更加自由与多样。正如前文所述,网络话语生产突破了法律、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因而无论从话题的选择上,还是话语的具体表述上,都表现得更加自由、大胆。
一方面,各大网络媒体纷纷开设专题,对热点事件进行追踪,不仅是“海量的信息”,更有“海量的文字”,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文字顺序把相同的信息说出来,体现出表述的自由。在网易的“滚动专题”中,我们往往能看到标题不同,但内容一样的重复报道,并安排在同一个专栏之中,这种现象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中是不允许存在的。它出现在网络中,显得理所当然,并能强化这一新闻的力度。另一方面,在话题和语言的选择上,网络可以说包罗万象,体现出更为宽松的自由度。无论是高雅、严谨的书面语言,还是低俗、下三烂的口语表达,都在网络中得到集中而完全的呈现,这更是传统媒体中所不可能出现的。在对这种“自由”的把握中,人们各抒己见,平等对话,形成了一个“众语喧哗的乌托邦世界”。
总之,网络话语的种种特征形成了网络的独特文化,也就是说网络文化实际上是通过传媒话语生产、实践与控制而形成的。这种生产、实践与控制作为文化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与其他形式的话语如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科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密切关系,但仍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1] 蔡敏.传媒话语生产与控制
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荷兰)梵?迪克.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M].华夏出版社,2003.
(美)罗兰?德?沃尔克.网络新闻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马琳.论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双主体性[J].济南大学学报,2004(1).
总结:希望新闻传播论文:试论现代传播语境下的网络话语特征一文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新闻传播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