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其它社会学论文

探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编辑:sx_zhangjh

2014-05-23

探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近三十年来,国内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逐年提升,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国内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已经超出了正常值11个百分点。如果任由这样趋势继续发展的话,势必会影响到社会多方面的发展失衡,从而导致对应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首先对人口比例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然后,就当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方案。

论文关键词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 问题分析 应对措施

受到中国传统思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重男轻女”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这种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在这一思想左右下,“两非”问题日益严重,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加大的“两非”问题的治理工作,并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例如:浦江县保持高压态势严打“两非”。调整充实了打击“两非”专案组人员全力突破涉嫌刑事“两非”案件的查处。立案调查“两非”案件98例,查实95例,刑事拘留2人,对“两非”违法行为产生了较大的震慑作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重点探索如何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偏高问题的治理工作。

一、人口性别比相关概念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

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期或者空间范围之内,出生的所有活产婴儿中男女数目比例,目前,世界范围内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范围一般是在105左右。

(二)性别偏好

“性别偏好”主要是指夫妻在生育过程中,对孩子的性别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很多人的性别偏好受到传统思想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三)生育意愿

生育意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生育目的;生育数量以及子女的性别看法。生育意愿影响因素主要是:传统“多子多孙”思想影响以及社会发展中“强化自我发展”的生育理念影响。

二、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不良后果

(一)社会影响

1.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直接结果就是男女比例失衡,而很多男女到了适婚年龄,由于男多女少,导致男性的婚姻问题出现,从而使其心理以及生理上得不到满足,进而将不满情绪“传递”给社会,威胁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2.人口和谐发展受到威胁。两性的失衡问题对女性的影响也是比较严重的,女性数量的下降,导致国家整体人口生产能力下降,甚至会影响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些地区为了解决女性不足问题,常常提倡早婚早育,生育数量无节制,为计划生育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二)家庭影响

1.阻碍了家庭功能的正常实现。男多女少,导致一些男性找不到配偶,其生育功能无法实现。并且,晚婚问题也随即出现,很多人错过了优生优育的最好时机。另外,对于单身男性来讲,父母的赡养问题为其增添了沉重的负担,不仅如此,其自身的养老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

2.离婚率高。由于男女比例失调,妇女拐卖、强迫婚姻以及第三者插足等问题日益严重。一夫一妻制受到严峻挑战。很多家庭都出现了“畸形婚姻”。

(三)个人影响

1.婚姻挤压。据调查,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年龄在十五到三十四岁之间的单身男性大概会有3000万左右找不到适合的女性进行婚配。并且,到2020年,国内非意愿光棍数量会接近4000万。这样一来,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将会被改变,并且,很多婚姻问题也会出现。

2.女性的婚姻家庭以及就业带有非自愿性。女性数量的缺失,并没有成为改善女性待遇的契机,而是为其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例如:早婚、早育过早的对其进行传统家庭女性的身份束缚,使其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婚姻选择权受到严重伤害。同时,由于对女生受教育的权利缺乏重视,女性的就业率严重下降。

三、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文化因素

儒家思想中“孝”的理念深深的影响到中国的农民。“多子多福”以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严重地影响到农村地区的性别比例失衡。尽管,现今人们的思想有所改观,但是,很多老人仍然固执地遵循这一家庭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使得男性在家庭生活中占据着重大的支配权。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女性都养成了“从夫居”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其更加倾向于自己的孩子是男性。

(二)经济因素

农村地区,男丁就意味着经济生产的重要劳动资源。很多家庭都希望多生男孩来提升家庭的整体劳动力,这也是重男轻女的一个主要因素。土地和宅基地在农村地区只有男性可以继承,而只有女孩的家庭只能通过“招赘”的形势继承土地,但是,在农民的思想意识中,“入赘”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很多家庭都希望生一个可以继承“家产”的男孩。这一问题,可以说与社会制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社会因素

父权制文化沿袭。父权制在一些城市以及农村地区仍然较为常见,在父权制盛行的地区,妇女在婆家是没有地位的,其只能寄希望于生个儿子养老。

(四)生育政策

随着养育子女的费用逐年提升,加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农民逐渐改变的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但是,调查发现,很多家庭仍然希望生两个孩子,最好是“儿女双全”。另外,很多人对“一孩半”政策有所误解,其错误的以为政策是倡导人们第二胎生男孩,或者认为政策本身对性别存在歧视,错误的认为女孩不如男孩。还有些人认为第一胎是男孩就不让生了不公平。

(五)技术原因

B超的出现,使得很多人可以在分娩之前就了解到孩子的性别,很多想要男孩的家庭,当得知是女孩时,借助各种“途径”将胎儿拿掉,从而造成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尽管当前打击“两非”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仍有很多人为了谋取暴利,铤而走险,致使性别比例居高不下。还有一些地区,当出现女婴时,经常会对其遗弃。

四、性别比例失衡应对措施

(一)有效调节计划生育政策

在农民狭小的生育空间下对生育行为进行“干预”,在生育率不断转变的过程中促使生育时间、生育数量、生育性别达到一致,而不是限制数量先行,不顾时间和性别。解决早婚早育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不仅需要追求数量,还要注重质量。正确对农民群众诠释“一孩半”政策,修改政策容易被误读的地方,对人民群众进行政策知识的教育,在群众中广泛、正确的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这些都是必须的。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农村地区低保户的比例,政府、村庄可以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社会保障解决独女户、双女户的后顾之忧,依靠社会及政府的力量对广大农村逐步形成家庭抚养孩子一孩子回报社会一社会赡养老人的良性循环。在资金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发放、管理、监督体制,保证落实对农村“独女户”、“双女户”的资金发放;严格杜绝任何人任何机构对该项资金的挪用和克扣;在经济政策方面适当对这些家庭放宽政策,在贷款、引资、税收、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优先照顾;对于经济困难、劳动力短缺的家庭优先扶助。例如:2012年浦江县共计1237人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扶金130.73万元;1370人在参加农村女儿户社会保险时,享受了县财政219.75万元的补助。

(三)文化构建方面

深入农村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这些新型生育文化理念,借助媒体设施,电影、电视、广播、报纸等进行宣传教育,还可以采取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文艺节目、演出活动进行宣传。同时,学校从小对学生开展这方面的知识教育,以便孩子从小有正确的性别观。

另外,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提升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力提倡和宣传夫妻双方在家庭生活中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提倡男性也做家务,分担女性的家务劳作,女性也有家庭经济及重大事件的决策权;号召家庭中的男女平等,消除家庭中的性别分工,减弱大男子主义观念的盛行。

(四)女性自身方面

确保农村的适龄女童都能及时并无障碍的上学。对于农村文盲或者文化水平低的女性,政府应该开办教育培训班,完成扫盲、提升文化知识的目的;更要鼓励女性自身积极投入社会,学习新型社会文化知识,关注新闻、关注社会,不与社会脱离。并且,鼓励女性对自身应得到的各项权利积极争取,从内心树立起男女平等的意识,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五)政府管理方面

严厉打击个人诊所、各种非法行医组织和个人利用B超技术进行或参与“两非”活动,一旦发现,严厉处置。严厉查处B超中介机构的存在,对于组织或介绍B超鉴定的人员出台惩罚措施和法律条款。坚决规范医务人员制度,杜绝医务人员由于各种私人原因进行的性别鉴定行为。建立“两非”行为的举报奖励制度,通过多种媒介进行举报,奖励举报人。对提出性别鉴定需求的当事人进行教育批评,甚至处罚。鼓励人们采取多种生存方式发家致富,可以进城打工、自主创办企业、进行小本生意经营等方式,不局限于农业的土地生产。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于男性的需求会随之改变或者减弱,这有利于降低我国农村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例。

相关推荐

其它社会学论文: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环保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