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jh
2014-05-23
简论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良好的家庭关系,不仅关乎每个家庭成员一生是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关于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以及对家庭暴力的实践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些长期生活在暴力的家庭氛围中,得不到父母关爱的青少年,由于情感无法被满足,会形成有缺陷的人格,对周围的人和事怀有不信任和敌意,这将促使未成年人形成反社会人格。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从生态学视角、压力释放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视野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旨在减少社会家庭暴力,为防止青少年犯罪提供有效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 家庭暴力 青少年 犯罪 非暴力沟通
当一个家庭成员对另外的某一或某些家庭成员进行肢体上的殴打时就构成了家庭暴力。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事件逐年增加,这与家庭中的暴力行为密切相关。家庭的暴力会使青少年人格发展出现缺陷,因此社会越来关注家庭暴力事件。据权威调查显示,84.9%的人认为需要对家庭暴力进行立法。所以在2012年的立法工作计划中,全国人大常委把反家庭暴力纳入了其中。家庭暴力对青少年有何影响呢?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一、家庭暴力引发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原因
(一)生态学原因分析
个体只有通过和周围的环境进行互动才能够的以发展。一旦个体周围的环境无法保持平衡,那么暴力事件就很容易一触即发。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而家庭教育是保障个体健康成长的基础。许多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都是因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导致的。美国著名的犯罪学家萨瑟兰证实,所有犯罪的青少年的家庭大多具有以下特点:
1.违法少年是被遗弃的孤儿或者父母离异、丧父(母)。
2.有父母亲人有犯罪史,或有亲人品德以及行为不端正,以及有亲人嗜酒。
3.父母素质较低或因其他生理、心理疾病而无法教育子女。
4.父母教养方式不当,过分宠溺、过分干涉等极端的教养方式。
5.没有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低,生活无法保障。
这几种家庭中,父母管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子女,青少年生长的家庭环境十分恶劣,导致人格发展有缺陷,因此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生物学原因剖析
有些人先天有些性格方面的缺陷,极易冲动,具有攻击性人格,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情绪就会出现巨大波动,进而出手伤人。在社会中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十分容易与他人打击斗殴。这种性格上的缺陷有可能是从父母那里遗传而来,更多是因为青少年父母本身在幼儿时期曾经遭受过父母的虐待,渐渐的他们习得了一种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观念,成年后对待自己的子女便会使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青少年由于认知水平较低,无法理性辨别是非,父母没有树立正确的榜样,而是以暴力方式对待家庭以及家庭成员,导致其学习了父母暴力的行为。同时由于父母感情冷漠、家庭氛围疏远,在暴力中成长的青少年一直不被重视,产生被冷落忽略的感觉。没有安全感,更不愿意去相信别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由于没有在家庭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初步的社会规范,人生观、价值观都存在巨大缺陷,一旦摆脱家庭的约束,在走向社会后一旦遭受不顺意的事情很容易失去理智,行为反应容易过于冲动。
(三)压力释放理论的分析
压力释放是一个必要的行为。学会有效的压力释放是学会身心健康技巧的标志。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感觉到压力。一种是自己给的,一种是别人的要求。每个人在世界上总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完全超脱于压力之外是不可能的,也不利于人的成长。而促使家庭暴力滋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无法释放所面对的家庭压力,比如家庭经济结构的缺陷会导致家庭暴力发生,另一方面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使得暴力文化被认同,暴力就会被又来释放自身压力。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矛盾,而且家庭与周围的人际关系也不和谐。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甚少,遇到问题没有人正确引导,不会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情感冷漠,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当过多的负面情绪积压无法释放时就会内化为自我冲突,最终形成内向孤独,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的性格。容易尝试以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正是因为其情感无法向积极化和理性化及平稳化方向发展,他们认为对暴力行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面对社会他们表现出积极攻击或是消极逃避,经常因小事感情冲动而不计后果,造成犯罪。
(四)社会学习理论的剖析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遭受过家庭暴力,将来极易会采用同样的手段来解决家庭问题以及对他人的人际问题。因为家庭是让个人学会如何去面对挫折和磨难、释放压力及应付危机的缓解地带。同时家庭也是我们成长与学习生活经验并获得角色行为的相当重要场所及环境,青少年长期在家庭中观察、模仿父母的言行便学会了不当的处理情绪的方式。这种习得的暴力行为会是其走向犯罪的隐患。
二、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各种现象上可以推断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犯罪存在很深的影响:
1.在家庭中目睹了更多的家庭暴力行为,这会给青少年造成严重的心理后果,使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意识。青春期的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智尚在发展,性格等方面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种粗暴的行为将为青少年提供一种暴力示范作用,会使其形成一种崇尚武力,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的不良思维,最终成为暴力的“传承者”,使这种“暴力文化”链式传递下去,极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由于家庭暴力而引发的家庭破裂会使得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给青少年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家庭暴力使得家庭氛围变得冷漠,缺乏亲情。以暴制暴的行为方式使得家庭陷入僵局,最终解体。父母的分离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爱的缺失。本该受到呵护的幼小心灵过早的暴露于风雨之中,造成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
3.家庭暴力会使青少年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和不健康的道德观,甚至出现情感障碍和错误的认知。家庭暴力产生的多数原因是双方各持己见,无法沟通,缺乏包容与相互理解。作为旁观的青少年,“耳濡目染”逐渐习得了这种唯我独尊的性格,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处世观念,这给青少年今后的人生道路都埋下了隐患。
4.家庭暴力造成青少年攻击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及逃避型人格障碍,使青少年心理受到压抑、自卑、自闭,严重影响学习状态和人际关系。在这种被迫面对的暴力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要么回避将自我封闭起来,要么形成尖锐的刺来自我保护,要么形成一直仇世的人格,无论怎样,这些病态的人格都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会给家庭甚至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三、减少家庭暴力,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对于科学的防范青少年犯罪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发现我国对家庭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的研究还很薄弱,如何预防青少年因家庭暴力而引发的犯罪行为,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对策。
(一)以法律干预为基础,以司法控制为核心
1.以现有的法律为基础,对非法家庭暴力行为进行惩治。被害者应当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人权。同时国家应当不断健全反家庭暴力的法律,将一切家庭暴力行为绳之以法。
2.警察机构担负对家庭暴力司法控制的主要职能。对于家庭暴力的处理,既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又要考虑受害人的意愿。
3.建立以被害人意愿为基础的处罚体系。司法机构干预家庭暴力事件,是为了保障受害者的人权不被侵害,制止施暴者的暴力行为,同时以此来警示社会中的其他公民不要侵害自己家人的人权。
(二)以家庭为中心,解决问题为导向
由于家庭暴力的隐蔽性,外部常常难以知晓,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家庭本身的自我约束,加强非暴力沟通与交流。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简写NVC)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非暴力”的沟通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用不带伤害的方式与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言语和行为上变得更尊重对方,用心体会,觉察彼此间的需要,用爱代替粗暴的行为,言语上指责,嘲讽、否定等等,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让爱融入家庭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可以丰富孩子生命的愿望得到满足,因此我们也得到幸福,喜悦。这种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在于:
1.尝试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和谐,与自己和谐相处,治愈自己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创伤,让自己健康快乐起来。
2.学会改变那些导致焦虑、抑郁、暴躁等消极情绪的思维模式,能够接纳、识别和表达自己的身体感受和情感状态。
3.学会观察和尊重他人需要,学会倾听并诚实表达自己的需求,不批评,不指责家人。
4.学会接受不完美,不圆满,用慈悲心对待似乎不合理的事情,因为不好也是生活的一部份,让家庭成员彼此欣赏对方,共同成长,彼此滋养对方的心灵。这种非暴力沟通方式,不仅是躯体以及言语上的非暴力更是态度上的积极主动的交流方式。作为父母保持和睦的家庭氛围极其重要,要善于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家庭成员交流,终止内心的暴力。
四、总结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犯罪有显着的推动作用
家庭暴力已经极大危害到了社会的治安和家庭的稳定,在家庭暴力中,孩子永远是最大的受害者,长期的家庭暴力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正常生活与成长,特别是直接对青少年施予家庭暴力时,更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恐惧、焦虑、厌世的心理情绪,使他们孤独,自卑,影响他们的学习,严重时会导致青少年荒废学业,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社会也应当为解决家庭暴力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青少年父母采用非暴力的手段来教养孩子。为了防范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宣传暴力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会造成的伤害与影响,预防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予青少年更多支持和关爱,最重要是家长应该意识到家庭暴力的危害,采取非暴力沟通方式从根源上扼杀家庭暴力,营造温馨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相信其必定将青少年犯罪的机率减少至最低,能够使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
相关推荐
标签:其它社会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