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5-09
农民工在城市遭受到的就业歧视是双重的,既有社会方面的歧视,也有制度方面的歧视。其表现,一是就业机会的歧视,它是指进城农民工非因能力因素而导致平等就业机会受到损害。目前,城乡劳动力市场基本上还是处于分割状态,虽然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积极推进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但是城乡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实现完全统一。由于二元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制度使得农民工无法取得与城市劳动者同等的劳动资格。另外。由于就业信息和职业的不稳定。农民工对工作的寻找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同时,农民工虽然进城就业,但其根在农村、户籍关系在农村,特别是农民工在城市没有任何保障,遇到风险时不得不回到农村寻找家庭的依托。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不断循环流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外来人口管理需要农民工办理各种证件,导致农民工的货币支出增加。所有这些,导致农民工的就业成本增加。二是就业待遇歧视,它是指农民工非因能力因素而被迫接受低工资或同工不同酬的待遇。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农民工遭受的就业待遇歧视突出表现在工资待遇歧视。许多企业以牺牲农民工利益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谋取了高额利润,导致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长期徘徊不前。三是就业保障歧视。它是指农民工非因能力因素而在城市不能与城市职
工一样享有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职业技能培训、休息休养权,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较差等。
二、农民工就业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系
1、就业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内容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包括农民工的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及城市融合三个环节。农民工从农村退出,需要割断农民工同土地的“脐带”关系,包括耕地流转机制和农地征用机制的改革。但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土地的生产能力和保障能力。使得土地成为农民工最后的生存保障。而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必须加快农用土地集约化和农业现代化。耕地流转和农地征用机制创新势在必行,这就涉及到如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问题。农民工城市进入包括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形成、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与积累等,这也涉及到农民工在城市能否实现相对稳定就业问题;而农民工城市融合则包括农民工生存保障的社会化、农民工生存环境的市民化,这还是需要解决好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总之,在这三个环节中,就业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内容。只有就业相对稳定,才能为打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三个环节打下基础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才能推进。对于大部分农民工,就业风险是他们进入城市的最大顾虑。现今需要解决的更为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促使他们就业,为他们进城提供就业保障,让他们的收入能够维持自己及全家在城市中低水平的生活费用。
2、就业制度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关键制度
如果说城市中的高收入是促使农民工离开家乡进入城市的重要诱因,那么在城市中比较稳定的就业,是进城农民工能够在城市中长期生存并且最终“沉淀”下来的关键因素。尽管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还有重要影响,但如果农民工能在城市正常就业,不受就业歧视,那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就会弱化,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投资与积累就不会成为空谈,其市民化的需求和能力就会增加。土地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也有很大的影响,但也不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所在,农民工退出农村难,难在农民工把土地作为最后的就业保障,不愿割断同土地的“脐带”,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农民工担心进入城市后能否解决就业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内容,而这又与正规就业密切相关:一是就业保障是对农民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保障:二是就业问题解决就为最终建立和完善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了条件。农民工子女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但农民工如果在城市具有平等获得就业和劳动权益的机会,能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收入相对稳定,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也就有了基础,农民工就会增强彻底离开农村、勇于进入城市、大胆融入城市的信心。
3、二元的就业制度阻碍农民工市民化
由于非正规就业是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主渠道,它阻碍农民工进城。非正规就业表现为:一是求职手段低。农民工求职基本上是利用初始的社会网络;二是职业选择面窄。农民工大多从事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职业;三是工资待遇差。农民工普遍存在超时工作、超强劳动,而工资却很低,又没有福利待遇;四是农民工讨薪难。农民工大部分没有和企业签订合同,没有加入工会,更没有自己的农民工组织,工资被有意拖欠则讨薪成本昂贵。这些都意味着农民工从事的是不受保护的边缘职业和底层职业,具有暂时性和流动性,失业风险较大。它说明二元就业制度使农民工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非正规就业途径居于主导地位,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亟待改善。另外,歧视性就业环境不利于农民工进城。歧视性就业表现为:一是就业机会歧视。使农民工非因能力因素而导致平等就业机会受到损害,就业成本增加;二是就业待遇歧视。使农民工非因能力因素而被迫接受低工资或同工不同酬待遇,导致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长期徘徊不前;三是就业保障歧视,使农民工非因能力因素而在城市不能与城市职工一样享有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职业技能培训、休息休养权,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较差等。这些就业歧视。也说明二元就业制度阻碍农民工进入城市。
标签:农村研究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