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4-28
(三)老年人身体不健康的比例高,对照料需求大。人一般到老年就会出现身体不适等生理现象,老年人一般都患有慢性病,身体经常感到不适,若一旦患了重病急症,身边急需子女照料,而现在子女们因为工作、学习等其他原因无法时常陪在父母身边,尤其是针对“空巢”老人这一点更加突出。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的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上升且他们生村状况不佳,经济来源不稳定,这些都给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普遍感到孤独。友谊缺乏精神慰藉,老人们在心理上容易形成失落、孤独、衰老、抑郁、焦虑、厌世等危机,有的可能会产生自杀倾向。人一旦进入老年,就会感到自我价值感的丧失,感到被社会所抛弃,因此部分老人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此时儿女不在身边,无人诉说心事,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精神需求。
二、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008年2月1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刘从龙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论坛”上说,中国将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观念上要从以城镇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为重点向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转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建立由个人缴,我国农民占的比重还相当大,城乡二元结构还没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方面,不能满足于把农民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而要建立适应农村特点的专门的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城乡统筹考虑,和其他保障制度结合起来。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靠代际供养已经难以解决养老问题,个人账户积累筹资模式是应对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对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以个人帐户为主,个人缴的钱,集体缴的钱,包括政府补贴的一部分放在个人帐户上,农民心里踏实,符合农民的心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过去,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与政策扶持的筹资办法。农业税取消后,大部分地方集体经济成为空壳,集体补助难以落实。因此,财政投入非常重要。应当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农民缴费能力、当地消费水平等,合理测算待遇水平,根据平均余命和保险精算原则确定个人帐户养老金的缴费标准,适时调整养老金领取标准。
目前,养老的经济来源从以家庭供养为主向社会供养为主的过渡。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经济来源,目前我国是以家庭提供为主,以社会提供为辅;并已开始向以社会提供为主、家庭提供为辅过渡。从全国来看,目前老年人生活由家庭供养者约占3|4,由社会供养者约占1|4。其中城乡差别很大,乡村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由家庭提供者占92.9%,由社会提供者占7.1%;城市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由家庭提供者占37.9%,由社会提供者占62.1%。
我国农村老年人在经济供养方面,目前基本上是由家庭提供,由社会提供经济来源者仅占1|10左右。但在许多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已开始建立和实行了农民退休金养老及各种形式的金融保险基金养老的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提供养老的比例已开始上升,家庭供养,尤其是由子女提供经济来源的比重已开始下降,即已开始了从以家庭养老为主向以社会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转变。这种转变是与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及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三、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消除长久以来人们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片面认识
各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认识到养老绝不是农民个人家庭的事,而是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事业。这一重大惠农政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是拉动内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要求,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将发挥巨大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应着眼长远发展,针对现实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搞好试点工作。
农村老年人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传统观念,适应新条件下养老机制的转变。一要改变完全依靠后代养老的观念,树立多方式多渠道的养老观念。二要打破赡养责任中的性别划分,使女儿和儿子共同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三要改变合居才养老、分居则不管的观念。合居、分居只是各自方便的需要,并不改变责任义务关系,子女要一如既往地尊敬和赡养父母。此外,应进一步强化青少年一代的尊老爱老意识,努力维持家庭养老制度,为迎接老龄化的更大冲击,创造雄厚的人力资源条件。 (二)关注和帮助农村老年人中的脆弱群体
标签:农村研究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