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关于区域玉米储存管理研究

编辑:

2014-02-25

2.2.3 玉米入仓一年以上的管理储存一年以上的玉米,在做好日常检查的同时,6月以后重点检查粮堆表面至1.5m以上粮食害虫发生情况,同时做好防护工作。玉米虫害发生时间较小麦早一些,一般情况下,发生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上旬,主要集中在距粮面1m以上,采用动态潮解熏蒸,浓度设定在300mL/m3,保证有效密封时间,可有效杀死各种害虫,散气时间根据仓内实际浓度而定。近年来,书虱发生情况较为严重,粮堆表面密度在30头/m2~1000头/m2。3月粮堆表层1m处和粮温较高部位就有发生,密度在30头/kg~70头/kg,5月份气温回升后主要在粮堆表层和仓房向阳面活动。我们采用自然通风———敌敌畏诱杀———低浓度间歇投药长时间熏蒸。为避免交叉感染,在做好仓房防护同时,定期对仓房外墙喷洒敌敌畏,使书虱得到有效控制。

2.3 讨论

2.3.1 按照以上储存管理工艺,玉米在入仓第一年的11月采用轴流风机进行两次保水降温,并在4、5月采用离心风机再进行一次通风降水,可保证次年粮温达到15℃以下,避免了盲目、随意地机械通风,降低了储粮成本,并在节能降耗的同时有效地保证了玉米的储存安全。

2.3.2 按照以上储存管理工艺,在玉米入仓第一年的7月~8月进行一次环流熏蒸,可杀灭各种害虫,第二年6月以后重点检查粮堆表面至1.5m以上粮食害虫发生情况,可采用一次动态潮解熏蒸,能有效杀死各种害虫,同时也要做好日常的防护。

2.3.3 按照以上储存管理工艺,储存一个周期的玉米,通过两次轴流风机保水降温通风,能保证全年较低粮温的同时,水分降幅可控制在0.7%~0.8%,不仅节约了能源,还降低了玉米出库时的损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4 结论玉米储存管理工艺流程是一个科学的流程,在保证储粮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避免盲目、随意地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达到了降低储粮成本、节约能耗、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区域玉米储存管理研究,在保证储粮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避免盲目、随意地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达到了降低储粮成本、节约能耗、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关推荐:

农村研究论文:周口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