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我国传统生态思想对构建现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2012-10-18

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实际上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新的“生态文明模式”,它包括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消费模式”“生态生产方式”等生态的文化理念和生态的生活生产方式。

传统工业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大量释放废弃物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之上,是产生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以中国传统的生态农业为主的生产技术方式包含着许多合理化的因素,值得我们今天去继承和完善。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在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天时、地利,同时发挥人力的基础上长期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验形态的技术方式,它与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基本上是与自然的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化水平突飞猛进的科技时代,这种适应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来实现人类健康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方式是在谋求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要求既能够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发挥正常功能,以保持生态过程的可持续性,又能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的健康发展道路。它的发展方向应该有利于知识和信息含量的商品不断增加,有利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知识型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变,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现代生态农业;在克服传统工业生产“末端治理”弊病的同时,发展新型的绿色工业;保持经济发展的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平衡。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资源类型也要求多样化的生产技术方式。因此,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传统的生产技术方式,我们不能简单的移植过来,而应当通过借鉴和改造,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结合各个地区的特殊条件,挖掘传统思想中所包含的合理资源,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探索出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人类必须摒弃现在追求物质的生活态度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实现从高消费向低消费的转变,才能更好的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的增长推动了消费的增加,而消耗的不断增加就只能是不断创造消费时尚,改变人类原有的、自然的生活方式,使之成为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并不代表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相反会给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带来压力。人类必须探索适合于人类长远生存利益的低消费的生存模式。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中遵从“合于义”的节俭生活方式以及“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节用、爱物的思想对现代人类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人类的发展只有建立在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对生存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形成一种“绿色”的生活消费方式,才能既顺应自然规律又符合人类长远的发展利益,真正实现“天人合一”。

四、克服传统****等级制度思想,建立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制基础

社会体制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直接约束人们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行为,它的政策导向和实际效果,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性质和规模。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为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目标,不仅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应该包括维护人民健康生活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有一个安定和睦的社会关系环境,平等地共享保障个人发展的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又对如何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加详尽的发展道路。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正在开辟一条不同于西方工业化,更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优越性的独特的发展道路。

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不仅表现在伦理道德领域,而且向法制领域延伸和扩展,形成了渗透生态伦理思想的法制理念,从而使生态伦理思想深人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了许多自然保护的具体措施,如建立川虞、林衡等保护机构,制定森林保护、水资源保护、土地保护、动物保护等相关的法规,以及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但这些措施只是要求人们通过自律,以提高内心的道德修养为目的,相对于封建的****统治来说,它们的作用是极其微小的。传统思想中单纯强调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迎合了封建君主****制度下统治者实行人治与****的根本要求,与现代社会中民主制度实行法治的要求相背离。而目前,我国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某些政府部门为了各自利益,盲目开发资源,以牺牲环境来实现自己短期的经济业绩,甚至对环境违法现象采取纵容的态度,从而导致了我国许多地区生态状况急剧恶化、环境事故频繁发生的情形。

民主与法治相结合是可持续发展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要解决我国现行体制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方面,需要我们克服传统中的****主义作风,以及缺乏民主与法制传统的消极影响,进行制度创新,以建立起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制。有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规,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引、评价、教育和强制等作用,因而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和最充分的制度保障。要保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地实施,必须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公职人员应严格执行法律,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应严格遵守法律;同时,还必须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治,杜绝违法事件的发生,使全社会形成遵守法规,崇尚道德的风尚,以推进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施。

威廉希尔app  中国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