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3-06-24

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作为高校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 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主要分析目前贫困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尤其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 准确地说应该是经济贫困生。根据教育部的统计,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 占大学生总人数比例20%左右。目前,全球还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中,这也给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解决贫困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 是关系到他们本人和家庭成员生存发展, 以及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与那些衣食无忧、大把花钱的同学相比,难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感觉不足的地方就越容易敏感。贫困生的贫困虽然并非其个人造成的,但是贫困却常常困扰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就业。许多贫困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 由于贫困无法及时购置个人需要的书籍和其它学习用品, 甚至有些同学大部分时间用来勤工俭学,学习时间不够充足,参加学校各类活动也相对较少,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综合水平弱。此外,那些来自较为贫困的地区的贫困生, 由于在中学时代过分注重应试能力训练,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相对较弱。以上种种不利因素直接导致贫困毕业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 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总是自惭形秽、自我封闭、不相信自己。他们或感觉成绩不佳,或感觉能力欠缺等,因此在求职择业中,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这种自卑心理使得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择业中缩手缩脚,过于拘谨,不敢大胆自荐,从而丧失就业良机。

2.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 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由于深知家庭经济的困难和父母的艰辛, 知道上学机会的来之不易,因此贫困生虽然身在学校,却始终惦记在远方的家庭,总为家里担心。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走上社会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难问题日益显著。面对就业,他们经常考虑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用人单位能否选中自己,如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怎么办? 忧虑、彷徨随之而来。他们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来改变贫困的生活,为家里减轻负担,然而现实和理想存在很大差距, 读书的成本和就业的预期收入产生很大矛盾,因此他们心理上产生很大负担。诸如此类问题,使他们容易产生对个人的生存和未来生活危机持续的焦虑心理,表现为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甚至产生对就业的恐惧感。

3.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一种消极情绪体验, 在这种情绪下一个人容易从认识上扭曲自己与现实的关系, 头脑中会出现否定自己的消极暗示,甚至对客观事实颠倒黑白,对处境感到无能为力、无望、可怜、孤独自责,严重的会进入抑郁怪圈。挑战困难与憧憬未来是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主线。在择业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现状,他们既有想进一步学习深造的考虑,又有对找工作不抱希望的担忧。一方面渴望竞争,寻找到理想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害怕竞争,害怕竞争中的失败,害怕选择带来的风险。这种压力长期存在, 再加上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健全的今天, 大学生各种社会关系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客观上会造成就业机会的不平等,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在校表现并不是太好, 然而毕业之后却能依靠父母的关系找到不错的工作,容易使他们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二、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1.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贫困生建立就业自信心

贫困是引起贫困生自卑的主要原因。不少贫困生进入高校后, 面临着家庭经济状况的压力和个人生活的窘迫,甚至与非贫困大学生比较带来的失落,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着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产生自卑的情绪。当他们感觉到自卑的时候,很容易放弃努力,放弃与别人交流,封闭自己,甚至自暴自弃。高校应对贫困毕业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对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有针对性地教育和疏导,尤其应注意对贫困生进行日常就业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障碍,缓解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建立就业自信心。要帮助他们建立就业自信心必须先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贫困。贫困生不应该只看到贫困给自己带来的磨难,还应该看到贫困给就业带来的帮助,树立就业信心。事实上,有很多就业单位很喜欢招收贫困大学生。在他们看来,贫困大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所以一般都比较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等。贫困生应把少年时所遭受的挫折当作一笔人生财富,用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对待挫折。贫困毕业生树立了健康的心态,那么在求职过程中,才会更加顺利。

2.提供临时性过渡就业岗位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时间性比较强的活动,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每年都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如期就业。在这段时期求职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实际上就等同于失业,这将给他们家庭造成非常重的负担,给贫困生个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帮助他们的家庭减轻负担,也为了帮助贫困生解决个人生活问题,政府应提供一些临时性的过渡岗位给他们。对这种临时性的工作,贫困生不需要考虑人职是否匹配,仅仅是先稳定下来,有了生活收入, 贫困生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寻找正式的工作。如果这项政策能在全国推广,将大大有助于缓解“快毕业了,但还没找到工作”给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3.免费进行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训

就业不同于扶贫,希望用人单位“照顾”贫困生,降低门槛是不现实的。因此,帮助贫困生就业还必须注意帮助贫困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贫困生在校时如果有机会接受职业能力方面的教育,就必然会增加就业筹码,减轻就业压力。大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是十分重要的就业准备,学校里有很多种职业能力培训和资格证书的考试,如各种语言等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会计证、导游证等证书考试和思科、NIIT等企业认证。但是目前学校、社会在这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大部分是需要个人花费比较大的费用才能进行的,而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家庭承受高额的学费支持他们就读已属不易, 有的贫困生还是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接受这方面的培训不大可能,如果政府制订相关的政策, 动员社会和学校的力量对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进行免费的培训和帮助, 则对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4.贫困生个人应注重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

如果贫困生一心希望各方面的帮助, 而不注重提高自己的能力,仍然不可能真正实现就业,这也违背我们希望就业公平的初衷。因此,贫困生在大学阶段就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完善和充实自己, 这样才能在毕业时有竞争的资本,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由于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视的, 成为目前大学生就业中的主要竞争条件,因此,贫困大学生应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贫困生也应注意积极主动地获取就业信息,因为就业信息是求职的基础,更是大学毕业生通向用人单位的直接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信息越广泛,求职的视野便越宽阔;就业信息质量越高,求职的把握性越大;就业信息运用得越好,求职成功率越高。在求职过程中,机遇可遇不可求,贫困大学生应注意提高抓住机遇、果断决策的能力。贫困大学生还应注意提升推销自己的能力,把自身的各种资本、能力的信息传递给市场,让市场了解自己的价值。把所拥有的能力通过语言或者测试的方式传达给市场需要较出色的理解表达和沟通能力, 贫困生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找机会锻炼自己,比如上课时在大家面前发言,积极参加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多参加求职技巧、模拟招聘、职前演习等各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彭耽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徐惠红,沈枞枞。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

[3]杨震。论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4]梁茵,车恩利。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

[5]张竹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江科技,2008.

相关推荐: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人文社科 > 哲学 >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