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提高教育“亲和力”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2013-01-18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心理倾向 眭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知与评价。自我意识首先是人类认知外界客观事物的先决条件。自我意识还是人类个体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注重学生自我教育对增强教育“亲和力”具有促进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元认知实质上是一种反馈活动,它对个体的学习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1)训练学生知道自己是谁。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具有自我与他人的认知与评价两条途径。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可以通过“二十个我是谁”以及自我分析报告,引导学生关注剖析自己。即团体成员在5至6人的小组内交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通过“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活动促进自己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最后教师请每个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活动的感受。(2)培养学生明白我就是我。学生只有在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正确地悦纳自我,才能达到有效的自我控制。接纳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价值感、幸福感与满足感,教师引导学生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积累这些闪光点以蓄势待发。(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的成长。学生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和调节。可以用“生命线”游戏帮助学生整理成长的轨迹。即组成小组先自行填写,1O分钟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画一条线代表你的生命线,起点是你出生时刻,终点是预测死亡的年龄。根据健康状况、家族健康状况和所在区域的平均寿命,提出你预测的死亡年龄。在线上找到你现在的位置,提出你过去日子里最难忘的三件事以及今后最想达到的三个目标,时间约60分钟。要让学生明白:自我体验永远是个体的,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长的硕果时,也促进了个体自己的成长。

3.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促进学生人格充分发展

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人格是由每个人所具有的才智、态度、价值观、感情和习惯以独特的方式结合的产物。教育“亲和力”在鼓励独特人格特征发展的同时,将个体内化融合到社会与集体当中,强化教育的效果。

按照马斯洛和罗杰斯的理论,自我想象和自我评价标准的形成对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使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愿望,自我要求、努力、与他人融洽相处是决定性因素。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人格逐步走向稳定和充分发展也非常重要。教育“亲和力”的增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制订相对完善的日常行为规范,包括学生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习惯是形成良好道德的基础。可通过讲座、课堂讲授等方式传授学生基本的礼仪知识,使学生形成改变自己的愿望,对自己负责,学会检查自己的动机,诚实接受现实,运用成功经验,以“与众不同”的心理融入集体和社会。(2)注意教育者的身教作用。学生往往把教师树为样板和标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因此,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传,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以良好的自我修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3)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思考习惯,使学生建立良性的人格。要让学生主动地学,即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己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自我意识的状态下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