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心理学流派对课程设置的阐释

2013-01-18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关于心理学流派对课程设置的阐释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单元,通常指学校的教学科目及其体系或结构,在高等学校。其涉及的范围与专业教学计划大体相当。所谓课程设置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一定的程序与步骤。科学地编制课程使之成为某种结构的技术。课程设置包括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等。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是指向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课程设置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心理学流派对课程设置的阐释

在当代,对课程设置产生影响的心理学基础主要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最热门的建构主义心理学。

( 一) 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

行为心理学可以说是20世纪对西方学校课程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从20世纪初开始经历了华生为代表的经典行为主义、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和以班杜拉为代表的新的新行为主义三个阶段。斯金纳把行为主义的研究推向更规范、更值得分析的水平。193 8年,他做了一个非常出名的。斯金纳实验’,设计制作了个实验装置“斯金纳箱”,箱子的构造尽可能地排除了一切外部刺激,而白鼠则可以在箱内自由进行探索。箱内有一根突出的杠杆,杠杆的上方有电灯,下方有一食盘。箱外有一电动鼓转动计时并纪录杠杆被压动的次数。当箱内的动物压动( 如啄、碰等)杠杆时,就会得到一粒食丸的强化,以此来研究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能力。斯金纳据此认为教师的教不是给学生传授自己的行为,而是帮助学生建构适合某些环境的行为。而新的新行为主义则重视观察学习,认为通过观察与榜样作用可以最好地习得行为,强调的是替代、符号和自我调整过程。总体看来,行为主义影响下的高校课程设置应以通过学生行为的反馈、强化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目的,注重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 二) 认知主义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经历了传统认知心理学和现代认知心理学两个阶段。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学生的行为始终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认知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是学生处理环境中各种事件的内部心理活动。并试图解释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认知心理学主张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与改变。其探讨的主题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感兴趣的不是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式。在这种心理学思想支配下,高校课程设置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坚持简约和精要原则,主张螺旋式课程。

( 三) 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罗杰斯认为,知识对学生是否具有个人意义,是学生能否保持所学知识的决定因素。为什么学生学习的那么多知识很快就会遗忘呢?这是因为学生认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无关。因此,我们设置的课程,与其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去死记硬背,还不如让他们花些时间去寻找知识的个人意义。据罗杰斯统计,当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与达到自己目的有关时,经过学习过程,达到课程目标所需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也许只需原有时间的1/3,甚至只要1/5的时间就够了。人本主义关注学生学习的起因,目D学生学习的情感、信念、意图、态度等问题,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来就有进行意义学习的潜能,学习的关键在于使学习具有个人意义。依据人本主义思想,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日常生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课程内容生动活泼、充满激情,让学生从中找到对自己来说十分具体的意义。

( 四) 建构主义心理学基础

20世纪60年代之后,现代认知心理学——解构主义心理学在西方崛起,形成了建构主义课程理论流派。建构主义者发现,行为主义课程理论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行为上。而不是集中在促使学生作出反应或以某些特殊方式行动的原殷上。强化促进学生重复那些得到强化的行为,却忽略了行为主体对问题的理解,也忽略了主体内在固有的逻辑能力。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建构的内容不一定是现成的结构性知识,也可以是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非__正式经验。即非结构性知识,并且非结构性知识更应该受到关注;学习建构的过程是双向的;学习建构的结果是多元化的。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