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2013-01-18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2001 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新课程在学校实施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相应的提升,才能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去,确保新课程的顺利推进。因此《纲要》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这无疑对师范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育心理学作为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应在培养合格乃至优秀中小学师资,服务基础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应该承认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与师生的期望、课程自身的作用和未来教师职业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没能较好地体现课程设置的价值,客观上影响了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质量。本文试图在分析教育心理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提出对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改革的尝试。

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迄今为止, 国内外已经出版了多本教育心理学教材,但给人的总体感受是内容体系庞杂,且不能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密切联系,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教育心理学之前, 都认为教育心理学应该与日常教育教学联系紧密, 学好之后对自己将来的教育教学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进入课堂之后才发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远没有想象的有用、有趣,而是非常抽象、枯燥, 导致学生产生“学后无用”的想法。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师范毕业生普遍感到在学校所学的心理学用处不大,所学理论严重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而且所学知识陈旧,不能解决新形势下教育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即使那些能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毕业生, 也是他们在毕业后通过各种途径学得的。因此,在保持教材体系科学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增强实用性已经迫在眉睫。尽管目前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持不完全相同的看法,但有一种观点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大家的认同,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将教育心理学内容确定为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大块,具体包括绪论、心理发展.教育、学习理论与教学、一般学习理论、分类学习理论、教学心理与教师等主要组成部分。在整体上,通过教学任务分析这一章内容的学习, 将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部分前后呼应,紧密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严密的结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等的限制,应尽可能选择那些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联系紧密地、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如学习理论中, 压缩旧理论(如巴甫洛夫、桑代克等的理论) 的篇幅,突出新的观点,如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理论。在“理论”与“应用”的选择上,弱化一些基本理论的教学,如“学习迁移理论”中,有许多理论完全能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侧重点则应该放在这些理论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的启示上面。在课程中吸纳教育心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当前教育改革实践中的热点议题,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愉快教育、赏识教育、创造教育等。因为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师范生而言,最重要的并非获得一个完整的心理学学科框架,而是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所要用到的, 进而提高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应与中小学实际紧密联系。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