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与学习动力不足的分析与对策

2013-01-17

2) 非学习活动干扰减弱了就业竞争压力产生的学习动力。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学生们可以做很多比学习更有趣的事情,与高中相比更倾向于自我管理,同学们有更多的自由去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相当一部分同学没能用好这个自由,而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之外的活动上,未能处理好学习与非学习活动的关系。由于就业竞争的间接性以及学习就业有时间上的间隔,这使非学习活动对学习动力的干扰成为现实。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学习之外的活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要保持较好的学习动力是不可能的。

2. 2  专业认识不足,兴趣培养不够

1) 由于学生以及家人对所学专业以及支持专业的课程了解不够,入学前填志愿不能使同学们选择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学生们在入学前以及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获得的知识面较窄,建立的知识结构不全面、牢固,对专业界限认识较粗,不可能很好地理解专业兴趣的重要性。这使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大多依赖于社会、市场的需求,只要专业热就填报,而未能将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专业兴趣较好地结合起来。事实上这时大多数同学尚未形成专业兴趣,学生的专业兴趣需在大学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对专业兴趣与课程兴趣的理解不一定一致,一般都将对专业兴趣理解为对所学课程及其知识的兴趣,而在选择所学专业之前很难做到专业兴趣的培养。

2) 学习内容抽象枯燥和授课方式不当使专业兴趣培养困难。从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理论是在前人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尝试归纳总结而出的,是由人们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真理。这些经验和理论一旦为人所发现就会被社会广泛应用,指导人们的社会生产,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经验和理论,发展和完善经验和理论使之更加完备和成熟,然后,这些成熟的经验和理论又再次指导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学生们不可能经历理论的形成和发现过程,只是被动地验证。从学习的内容本身来看,书本知识就是概念判断推理、文字符号和公式这些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东西,与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相比较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学习这些抽象的东西是很枯燥无味的。在笔者对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不足的原因调查中发现,有47. 94 %的学生把自己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归咎于学习内容的枯燥。

从获取专业知识的过程来看,由于可通过老师的传授和在书本上直接获取现成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不是同学们自己在漫长的实践中去探索,去归纳总结理论,对理论的原型没有感受,而是把理论知识通过文字和符号的形式直接地掌握。这是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被动依赖于授课老师,对专业兴趣的培养也较大程度地依赖于老师的授课是否生动,是否使同学感兴趣。在笔者对学生们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调查中发现,有48. 45 %的学生把自己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归咎于老师的授课方式不能为自己接受。这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讲课不能使其对讲课内容感兴趣,更谈不上专业兴趣的培养。因此,学习内容枯燥和授课方式不当使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面临困难,从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

3  措施

3. 1  正确认识就业竞争压力的间接性

1) 以就业压力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产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为服务社会而努力学习的,有谋求好的前途而努力学习的,也有报答养育之恩而努力学习的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引导因素,利用它们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容易取得好的效果。此外,用求职竞争的压力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方式,也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所常用。无论是何种理想,实现它都必须有一个前提:走出学校的学生必须是一个自食其力的、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在经济上有安全感的人,否则难以实现理想。人们的谋生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大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背景参与社会竞争,是有利于其生存和发展的。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如果离开其专业背景去谋求生存和发展,那么,在他未来的道路上竞争会更激烈,他的处境会更被动。因此把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位在求职竞争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把求职竞争作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会使学习带有功利的因素,然而通过求职竞争在社会上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适当的经济意识并不表明学生的功利。就业压力将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将学习与所学知识的应用联系起来,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专业知识的市场需求,激发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动力,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学习的投入。据调查,大学生们对求职竞争的相关事物非常关注, 而且有62. 88 %的同学认为学习动力的最大来源是就业的压力,因此保持适度的求职竞争压力会增强学习动力,即通过学习上的投入来缓解竞争压力。

2) 加强引导和教育,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就业压力缓解方式是多样化的,非学习活动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方式之一。但是如果在非学习的活动中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缓解压力,这种缓解方式就成了干扰学习、学习动力减弱的因素了,而这种干扰是经常性的、随机的。要维持较稳定的、连续的学习动力需要用说服力强的事例进行经常性的教育,适度强化就业危机意识,在思想和心理上保持对压力的适度的感受。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自身就是一个可塑性强的不稳定的群体。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充满自信,在有思想有主见的同时,他们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渐渐形成的时期。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思想和行为容易因外界的干扰而不稳定,从而影响求职竞争压力的稳定性。大学不可能像高中一样对学生进行强化管理,而要给大学生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发展自己的个性。面对这样一个环境,大学生们会在不同程度上受新奇事物的干扰,不恰当地回避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感受时有时无,时强时弱,致使部分大学生因过分沉迷于非学习活动而占去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严重影响了学习。为了让大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需要对学生经常性地进行求职竞争内容的教育,做好学习动机和动力的维护工作,排除干扰学习动机和动力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求职竞争教育时,不能让就业对学生产生太大的压力和过分的焦虑甚至恐惧,压力和过分的焦虑都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但适度的对求职竞争压力的感受会较好地维护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持续稳定的学习动力,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动力。

3. 2  了解专业,培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