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高职院校德育内外化影响因素的心理学分析

2013-01-16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关于高职院校德育内外化影响因素的心理学分析

内化指人通过认知将外部事物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皮亚杰将道德发展进程概括为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他律是外在的行为要求及与之相适应的灌输教育;自律是经由他律而形成的内心自觉。道德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从他律道德发展转变为自律道德的过程,是学生内部矛盾不断统一的过程。

(一)德育内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德育内化过程可分为纵横两个方向:横向是知、情、意、行不断转化的过程;纵向是“注意—理解—接受”形成新价值的过程。

德育内化横向过程及影响因素(1)认知。认知是人对作用于感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是心理过程的起点。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学生不愿通过感、知觉等认知方式认识德育内容,或对德育内容的认识出现偏差。(2)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学生产生某种强烈情绪时认识被需要所局限变得片面, 即情绪对德育内化发生了消极影响。(3)意志。意志是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具有发动和抑制作用。意志障碍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学生意志品质低,不能准确、严格地控制自己内化活动的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牵涉范围、作用对象等,不能准确估算、全面掌握、深刻了解自己在内化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从而不能正确而果断地做出相应行为决策并有效实施。(4)行为。行为障碍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外化过程受阻,影响其内在接受程度,使原本正常情况下可以接受的东西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自然抵触情绪,导致结果与过程脱节。

德育内化纵向过程及影响因素(1)注意。注意是个体对外部刺激产生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与集中性。引起个体注意的主观因素包括需要、特殊情感、兴趣等。如果德育活动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使其产生肯定性情感和态度并感兴趣,则容易引起注意,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则会引起注意消退或分散。此外,比较强烈、富于变化的教育材料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例如,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德育活动比内容平淡、形式呆板的活动更能吸引高职院校学生的注意。(2)理解。理解是个体在注意基础上对外部刺激的继续认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转述、归纳和外推。转述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教育者所阐述的教育内容。不理解德育内容就无法转述,只能照本宣科或机械背诵。归纳是在把握德育内容精神实质基础上的“长话短说”,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外推是举一反三、演绎和逻辑推理,是一种真正理解后的个体创造性发挥的“短话长说”。理解障碍主要表现为元认知结构对外部信息的否定。(3)接受。接受是个体对外部信息刺激比较、鉴别、选择、摄取,并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融为一体的过程。认知结构一经形成就会对个体的后续学习产生影响,使其将外部信息按一定的意义进行组织“编码”。当外部信息进入认知系统时,如果因缺少“编码”而没有被纳入到认识结构中,则信息只是作为暂时接受而进入“瞬时记忆”或“短时记忆”中,很快就会因干扰、消退等被遗忘。如果信息通过“编码”被纳入到有序结构中,就可能被长期接受而储入“长期记忆”中,也就有可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和作用。接受障碍主要表现为由于角色限制所导致的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

(二)德育内化过程产生障碍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