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基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互助体系的探索

2013-01-15

“点线面”保证了学校、学院、班级三个层次组织健全,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广度和强度,使每一位有心理困扰的同学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帮助。具体来说,“点”就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包括中心主管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联合会)、“线”是各学院心理保健室(包括各学院心理促进会)、“面”指的是各班班级心理保健员。班级心理保健员是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为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我们按科学规范的要求对班级心理保健员进行“选拔、管理、使用、培训与考核”。2010年,学校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出版了《携手互助:班级心理保健员工作手册》,由教育厅出资免费发放给班级心理保健员阅读,使之掌握相关技能,在实践工作中,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密切关注班级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向学院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汇报情况,形成了一个全员覆盖、立体化的队伍体系。(三)以特色活动为抓手,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为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以说教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在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活动。一是举办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心理情景剧使参与表演的学生以及现场观众在不经意间得到心理疏导,这种直接效果是拆除了挡在学生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之间的隔阂。同时,能够让学生从中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够增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成长自我。学校连续6年举办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以2009年为例,参与演出的学生逾4000人,约占在校学生总人数1/5,参与编排和观看的学生有12000多人,约占在校学生总人数3/5,全校累计创作和演出了400多个剧本,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运动会”。2009年5月,江西省教育厅、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委托学校承办江西省首届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从预演到总决赛历时二个半月,预赛分有六个分赛区,囊括有赣南、赣北及南昌等地区共62所高校,本次大赛以“关爱生命,阳光心灵”为主题,吸引了全省十余万师生的共同参与,大学生们广泛参与,在舞台上释放激情,尽情表演,心灵的阳光洒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二是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内心体验和实践操作,通过心理拓展训练能唤起情绪和情感的共鸣,促进助人自助。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属于发展性教育,广泛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不同主体的心理素质训练,既能营造温暖的集体氛围,又能发挥朋辈支持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2007年,省教育厅委托学校建立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实训中心,负责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全面提高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认知与处理能力,从整体上构建起了心理健康教育链,在每一个链条上,辅导员都担当起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员、处理员;辅导员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分类、建立心理档案。此外,辅导员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所结下的友情,利用QQ群这一平台,定期聚会,全员参与、资源共享、问题互通。既改变了资源薄弱的不利局面,又开创了新的心理健康教育链;提升了辅导员的责任感,实现了每位辅导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每位辅导员都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心理问题,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心理问题,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长效机制。

(四)“六位一体”促成合力,夯实创新

“六位一体”,即心理建档、课堂教学、心理咨询、普及宣传、学生社团、科学研究。一是心理建档。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建立心理档案仍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学校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要对新人学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建立系统而且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建档机制。这不仅可以确保我们更科学地从总体上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而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比率以及所存在的心理问题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高校管理决策层改进相应的管理手段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形式。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和成才,学校针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调适》必修课,针对大二、大三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调适》、《幸福心理学》、《爱情心理学》,针对大四开设《指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使大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以确保自身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