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挫折理论在成人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2013-01-15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浅谈挫折理论在成人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高彦德

一、“挫折"的心理学定义和两种挫折理论简介

“挫折”一词,在词典中释为“失败、失利,或因压制与阻碍而导致削弱和停顿”,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词义。在管理心理学中,“挫折”则特指一种情绪状态,一种遭受失败或打击后的心理失衡。当个体(或群体)在从事有明确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或群体动机和目标未能实现,个人和群体的需要未获得满足,都会表现出心理的、情绪的乃至行为上的异常状态,这就是“挫折”一词在心理学中的基本定义。笔者认为,在当代流行的挫折理论中,具有代表性、同时值得学习研究的当属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依德(s.Freud)及其弟子们关于挫折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A.Ellis)创立的ABC挫折理论。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心理性欲为动力的,如果心理性欲的发展不能顺利进行,那就意味着挫折”。“人遭受挫折后的内心矛盾冲突得以缓和是靠人的心理防卫机制”。而在诸多防卫方式中,压抑则为最主要的方式。压抑可以使不安和烦恼得以减轻,使挫折感几乎完全隐藏起来而不让他人知晓。弗洛依德的学生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动机都是指向征服追求优越的”。这种内驱力一旦受到阻碍,其征服欲和追求目标未获实现,就能形成挫折。挫折往往会使受挫折者产生愧不如人、自艾自怨或装腔作势、自我掩饰的两种极端情绪状态,实际上这是一个自卑感的表现。阿德勒认为,“个体对挫折的反抗叫作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去追求优越目标的基本动力”。当然这种动力既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作用。艾里斯的ABC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的,同时又是非理性的。在挫折面前,必须尽量避免那些不合逻辑或有失理性的思考角度和思维方法。只有理性地思索和认知挫折,学会建立冷静的理性思考和合理的认知结果,才能减少甚至消除不良的挫折反应。为此,艾里斯认为,“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情绪恶化,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对挫折的不合理认识”。他把挫折本身(特指挫折诱发事件过程)称为“A”,把人对挫折所产生的认识和理解,对挫折事件的认知、解释和评价称之为“B”,把挫折事件后特定环境中引发的情绪状态和行为称之为“c”。人们通常认为,“A”导致“c”,即人受挫折后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是直接由挫折本身引发产生。但艾里斯认为,诱发挫折的事件A只是引起受挫个体(或群体)的情绪反应c的间接原因,而受挫个体(或群体)对挫折事件的看法,认知和判断B才是引发其情绪和行为状态的更直接原因。艾里斯的ABC理论可用弗洛依德依据精神分析理论所创立的挫折理论及其弟子就该理论提出的补充和修正,无疑会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但艾里斯的ABC理论更为突出了认识能力和解释水平对挫折反应的重要影响,这对从事管理工作者包括成人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都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二、成人高校遭受挫折的重要类型和诱发原因

某些管理心理学家通过对企业管理的过程考查和研究,按不同标准对形形色色的挫折情况进行

了分类。这种分类企图从不同角度揭示挫折的类别、特征和原因。如我国心理学家熊川武教授把挫折分成五大种类,即人为挫伤和物致挫伤;有意挫伤和无意挫伤;显性挫伤和隐性挫伤;自我挫伤和他人挫伤;事业挫伤、人缘挫伤和环境挫伤。笔者通过自身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实践,深感企业挫折类型几乎都可能发生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过程中。.但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我们虽然不能忽视物致的、无意的、隐性与自我的挫折类型,而且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在人为的、有意的和明显的挫折类型上。事实上,在以育人为主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为挫折远比物致挫折发生的机率要高出很多。同时,人为的有意挫伤比无意挫伤的危害性也更大。鉴此,笔者认为,认真地从有意挫伤角度研究和探讨成人高校管理中的挫伤机制,分析和总结成人高校办学活动中最常诱发的挫折类型,对避免那些本可避免的挫折,减少无谓的冲突,是十分必要的。按照管理心理学中挫伤机制理论,成人高等教育人为挫伤的主要因素同样由挫伤主体、挫伤客体和挫伤手段构成。在成人高等教育活动中,挫伤主体是指采取挫伤行动的人。它既可能是成人高校的领导者和主要管理人,也可能是成人高校联合办学的合作者,甚至也可能是普通的教职员工。但应该看到,领导者或者事业合作者凭借自身的权力和某些优势,最有可能成为挫伤主体中的主体。挫伤客体即挫伤主体的作用对象,也是挫伤过程的行为目标。虽然挫伤客体与其主体有着对象性关系(即所有挫伤主体也可能是挫折客体),但处于被领导地位的教职员工最容易充当挫伤客体。基于领导者或办学合作者极易成为成人高校挫伤主体的这一现实,可将成人高校管理活动中经常诱发的挫折类型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办学事业挫折

所谓办学事业挫折,是指成人高校在办学活动中遭遇到的较为重大的失利或失败。毋庸讳言某些成人高校的领导者把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当成纯产业来办,他们所说的办学效益,其实是经济利益的代名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他们无暇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领导部门为规范和发展成人教育制定的各种法规和政策,而一味追求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收入的增加,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从而导致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四方面关系的严重失调,在教学资源原本匮乏的情况下,盲目增设专业,扩大招生;生源不足则滥竽充数,师资不足则东拉西凑,空间不够则因陋就简。加上失实的广告宣传和不可能兑现的承诺,导致学生及学生家长因觉上当受骗而群起告状,使学校名誉严重受损,甚至被新闻媒体曝光,被上级领导示以黄牌警告及至红牌罚下,从而造成了学校办学中的重大挫折。联合办学,优势互补,平等合作,共育人才,原本是件好事,但如果合作的甲乙双方(或其中一方)的管理行为如上所述,把办学作为摇钱树的话,其结果不是双赢,而是双输,这种挫折的实例已屡见不鲜。

(二)人际关系挫折

在成人高校管理活动中,其领导者(或领导班子)对于团体成员的影响力(即足以影响和改变学校团体成员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将直接作用于团体内部的人际关系中。学校领导者的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构成。“权力是权势和力量的合称”,故权力性影响力具有威严性和难以抗拒性,但其对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影响有限,相对而言,由领导者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等共同构成的自然性影响力,即非权力性影响力,会对团体的人际关系和凝聚程度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重大的人际关系挫折往往产生于专制型、集权

型的领导方式,产生于那些过分依赖权力性影响力而忽视自然性影响力的领导者。对于那些终年投身于艰难而悲壮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包括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教职员工来说,更需要一个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需要一种平等相处,相互宽容的工作氛围,才能缓解和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巨大负荷和压力。但一个人文精神苍白、情感冷漠的领导者,一个重权轻责、重事轻人的管理者,很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居高临下,气指颐使,独断专行,盛气凌人,甚至任人为亲,拉帮结派,从而造成所属团体成员长期处于表面唯唯诺诺,实则离心离德的心理情绪状态中,并把弗洛依德所说的“压抑”作为自我防卫的主要方式。他们做人的自尊如果长期受挫,那么,这种积蓄以久的情结压抑一旦爆发,他们会从忍气吞声或转为剑拔弩张,或终于拂袖而去,从而导致团体内部人心涣散,无心恋战,这种重大的人际关系挫折必然会引发办学事业的严重受挫。

(三)环境因素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