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网络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影响

2013-01-15

网络对偶像崇拜的影响不会孤立于青少年本身的心理需求, 而网络对偶像崇拜的影响正是由于它契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埃里克森在其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提出, 青少年的人生主题是“亲密对孤立”, 这一时期青少年需要建立友谊、爱情、亲密合作等关系, 否则就会产生孤独感 ( 埃里克森, 孙名之译, 2000) 。而在角色作用相同时, 例如大部分的友谊关系中, 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 ( 周晓虹, 1999: 351-352) 。在偶像崇拜群体中, 青少年有相似的爱好, 成员之间相互认同进而产生归属感, 满足了青少年寻求认同和归属感的需要。这种虚拟社区是以共同兴趣为唯一基础的, 青少年参与的动机就是寻找认同, 获得归属感, 网络中的匿名性又使他们获得了极大地自由, 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不因“崇拜”、“追星”本身被视为贬义词而有所顾虑, 而且同一社区的人有着同样感情,就连现实中不被接受的感情也能够得到认可和赞赏, 很容易产生归属感和被需要感。另外, 现在偶像众多, 虽然喜欢某一偶像的人可能很多, 但分散在实体空间各处, 并不容易找到同伴, 网络则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空间正如一位访谈对象所说, 她的偶像是日本的一个声优”, 不过她周围的朋友并没有和自己一样喜欢那个人的, 而网上却有许多和她有着相同爱好的网友, “上了网就会知道, 原来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他! 虽然比起那些喜欢歌星、影星的人来说算是很少的, 但这样这些网友就更觉得亲密了, 觉得很贴心。”

对偶像的崇拜使这些人形成群体, 而对群体的依恋又会加强对偶像的喜爱, 网络则提供了这种群体形成和活动的空间。在访谈中一位被访者表示, 其实自己对之前的偶像已经没有那么喜欢了, 现在更喜欢另外的偶像, 而且也不如以前狂热了, 但常年在偶像的论坛中已经与论坛中的一些人建立了感情, 自己也还是这个论坛的建立者之一, 就更舍不得了。另一位被访者说, 以前她喜欢一个日本偶像团体, 后来解散了。“团体解散后我们还经常会在论坛上继续交流, 尤其是解散时我们都很低落, 大家在一起交流很能互相理解。但后来论坛关闭了, 那时我才真感到那个团体不再存在了, 哭了一个晚上眼睛都肿了。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觉得好笑, 不过这种感觉是真的,毕竟那个论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对我来说, 偶像团体解散给我的冲击还比较小, 论坛关闭更令我不好接受。”

3.2 群体划分及其对青少年的意义

形成群体的同时, 必然产生群体内与群体外的划分。虽然偶像非常多, 个人的喜好也会变,但一个群体的偏好是相对稳定、类似的, 比如欧美派、日韩饭, 或者根据音乐风格分的流行、摇滚、说唱, 真正“杂食”的并不很多, 至少是有偏爱的。因此一旦加入了某一群体, 该群体的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非常大。这种群体划分一方面强化了对我群体的归属感, 另一方面, 群体之间的划分又多了一层象征意义。消费型偶像作为一种消费品, 同现代社会的大多数商品一样, 具有某种划分意义。鲍德里亚指出 “在消费过程中, 进行交换的商品必须成为具有消费者追求的意义的某种符号, 才能成为被消费的物品。在这种情况下, 消费者不再是将消费品视为纯粹的物品, 而是当成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 高宣扬, 2006: 26) 。偶像的象征意义虽然不具有其它奢侈品对社会地位、名望等的划分意义, 但在青少年中这种划分意义还是相当明显的。访谈中有人说, 在流行音乐方面, 有种说法“听朋克的瞧不起听流行的, 听重金属的瞧不起听朋克的, 听黑死金属的瞧不起听重金属的??”。在访谈中被访者又表示了对“日韩饭”的不屑。此时的偶像崇拜满足的已不仅是青少年情感上的需求, 对他们来说还代表一种生活品位,一种个性的张扬。他们在欣赏偶像和寻找认同和归属感的同时, 也在向别人展示其独特的兴趣和所认同的文化, 展现个人的欣赏品位和素养。

4.网络加强了青少年与偶像之间的联系

4.1 丰富的网络信息强化青少年偶像崇拜

网络本身具有传播速度快、容量大、信息广泛等特点, 这种大量丰富并容易取得的信息对偶像崇拜有强化的作用。网络中各种关于偶像的信息持续不断的刺激着青少年的感官, 起到了强化情感的作用。访谈中很多人表示, 网上有丰富的资源,mp3、MTV、电影都可以方便地下载或在线看,以前只看到图片的人, 现在可以看到偶像们活泼可爱的一面, 就会“不由自主的”更加喜欢他们了。这种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青少年不仅热衷于偶像的演艺作品本身, 而且促使他们去了解更多关于偶像的事情。对偶像的崇拜有赖于对他们一定程度的了解, 虽然由于晕轮效应, 对偶像一点点的了解都可以成为崇拜的理由, 但是网络给了现在的青少年更多的机会去透视偶像, 甚至直接与偶像互动, 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假想的亲密感。有些青少年喜欢某个明星不仅因为其外表或作品, 有时也因为喜欢其生活态度。一个被访者说, 他喜欢刘若英主要是因为对这个艺人的个人感情经历很同情, 欣赏她的痴情、认真和大方。另一个被访者也表示, 他喜欢王力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觉得王力宏有自己的追求, 并兴致盎然的给笔者讲述了他所知道的关于这个偶像如何放弃个人感情, 追求事业的事情。可见, 偶像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态度也是影响青少年对其崇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对一个偶像了解的越多, 对他的热情可能更高涨, 而网络则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使青少年有机会获得更多关于偶像的信息, 甚至与偶像直接互动。

4.2 网络条件下青少年与偶像的互动

与电视等其他媒体相比, 网络的参与感是其他媒体手段所不能企及的。很多偶像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崇拜者可以去浏览偶像的日志, 给偶像留言, 而偶像也借此拉近与歌迷、影迷的距离,这种互动感给崇拜者强烈的刺激。访谈中一个高中生告诉笔者, 她之前一直认为 Malice in Wonderland 是很酷很冷的乐队, 因为他们的宣传照还有歌都给人这样的感觉, 但有一次看到了这个乐队网上的一个视频, 主唱竟然显得有些害羞, 突然让她有了种更加了解这个偶像的感觉, “原来他也和我们很相似呢, 觉得发现了他可爱的一面。”笔者在该乐队的讨论区中看到一个歌迷激动的说, 在该乐队来中国时她与乐队成员合影, 最近她将这张照片发给了该乐队, 乐队主唱竟然将这张照片贴在了自己的网络空间上, 高兴的说她觉得这个乐队成员对歌迷是多么的体贴热情。由此可见, 网络实实在在拉近了青少年与偶像之间的距离, 不仅使得他们能获知偶像的各种信息, 而且也可以自己发掘偶像令人倍感亲切的一面, 甚至给了他们一个直接与偶像进行互动的平台。

5.网络社区对偶像崇拜的影响: 以偶像论坛和 MySpace 网络社区为例

5.1 网络群体与青少年偶像崇拜: 以西城中文站论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