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人力资源地位较低,往往得不到企业契约其他方的重视,所以传统的财务会计只站在非人力资本投资者的角度,仅反映企业的财务资源。伴随着人力资源在企业契约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人力资源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企业各方的关注,会计不仅需要反映企业的非人力资源状况,同时还要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资源状况,这就推动了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
4、人力资源会计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
尽管经济学中很早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思想,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于会计学的融合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出现。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二战后,美国经济开始由重视工业生产向重视技术服务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力所从事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到60年代,这一转变的速度加快,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劳动力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随着知识密集与技术密集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员工教育程度的要求也有了提高,同时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各种专门的技能训练。要招聘和培养能够适应企业需要的员工必须花费大量的投资,这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过去相比,企业在员工招聘、日常管理、培训和员工发展等方面花费的资金大大增加,在某些企业甚至超过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会计方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例如,小型电子计算机在会计账务上是作为投资并计列为资产,而高级技术或管理人员的招聘费用,则计列为本期费用,并与当期收入配比,其结果必然歪曲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同时也会使劳动力结构不同的企业之间的资产、权益和财务比率等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过程
严格意义上的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迄今为止,其发展过程可以被划分为4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64-1970年)。1967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室的巴厘公司的年终结算中,为了精确地估计经历人员的价值,把每位经理人员的费用划分为以下5个账户:招募核录用费用、正式的职前教育核就业后的培训费用、非正式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费用、实践费用和发展费用。然后将每位经理人员的总费用按照他预计的工作期间进行分摊(离职经理的费用要剔除)。于是,就可以用在培养一个管理人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成本来衡量公司对管理人员的投资。这种方法被称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模式,其主要缺点是没有衡量人力资源投资的收益。另一种方法是衡量管理人员的活动的价值,被成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费用模式。它着重研究经理人员的缺勤、离职和工作绩效等因素在经济上的后果,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一阶段中,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形成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开始关注,出现了相关的论著。
2、发展阶段(1971-1976年)。在这一阶段中,有大量的关于如何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如何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传统的会计体系的文章在许多国家发表。
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委员会陆续发表了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报告。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巴里公司进行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试点,并于1973年首次发表了包含用历史成本法核算的人力资源资产的财务报表。许多企业纷纷尝试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与报告,显示企业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极大兴趣。1974年,弗拉姆赫兹出版了《人力资源会计》一书。此外还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核算人力资源价值的模型。
3、短暂的停滞阶段(1977-1980年)。在这一期间,相对比较简单的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初步理论研究已经结束,人力资源会计在实际的应用中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初始阶段提出的模型都非常复杂,所需要的资料收集也很困难,对数据的解释也很繁复,所以会计学家和管理学家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兴趣都减少了。同时,企业试行人力资源会计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但是又无法确知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企业界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再加上经济衰退的影响,人们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更加现实和更加紧迫的问题上。
4、恢复活力阶段(1981年至今)。虽然前一阶段,美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并没有完全停顿。由于美国海军研究署出资建立一个研究海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问题的项目,上述低落的情况逐渐有所好转。此后出现这些现实情况使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开始复苏:第一,美国政府要求研究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手段,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潜在贡献,对研究该课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第二,美国的竞争对手日本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与重视,促使美国管理部门又转向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第三,美国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这些都是使人力资源会计复苏的原因。80年代后许多企业都开始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如美国银行、美国海军研究署、美国金融机构、美国航天公司等等都开始应用人力资源会计。这时人力资源会计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