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如何把握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2012-12-27

模仿是人类心理交互作用的一种基本形式,当事人会使自己的行动和情绪与作用者逐步同化,进而形成相似的观点或行为方式。模仿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社会是人的团体,他们通过模仿或反模仿而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任何地位、阶层、大学或社区中,其成员行为表现出有别其他社区成员的相似性,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彼此交往更为密切,并通过模仿而接受了共同的观点或行为方式。“当习惯为一群人所共有或变成一种社会文化时,就发展成为常规或习俗”(康芒斯,1934)。习俗的强制力量是明显的,“不仅仅表现为以集体行为控制个人行动,而且以集体意见控制个人意见”。zhlzw.com中华勵志网(康芒斯,1934)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处于某特定制度环境下,个体行为必然受到他人或既定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在消费行为上,个体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朋友、受流行观点的影响。据资料统计,在有关医疗、法律咨询等服务业中,朋友的推荐支配了信息的搜索过程,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顾客转移的心理成本

顾客转向其他厂商购买商品所面临的一次性成本被称为转移成本。通俗地讲,转移成本就是即顾客从一种品牌转向另一种品牌时所感知的成本。克莱姆帕尔(Paul Klemperer)的早期研究表明,在消费品市场上至少存在三种类型的成本,即交易成本、学习成本和人工及合同成本。此后,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心理成本也日趋引起重视,Schnaleness认为,在研究顾客转移的成本因素时,心理成本不容忽视,克莱姆帕尔的后期研究也逐步重视了心理成本的作用。心理成本主要以人的“心理满足”为基础,它与追求物质利益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分离且独立的。经济学中以“社会人”、“追求承认”等描述来概括人的非物质利益需求,比如对尊严、名誉、社会地位的追求等是不能用纯经济尺度加以衡量的利益。相比之下,心理成本难以计量,也不容比较,并且经常变化。在营销活动中,情感作为一种心理诉求,由此引发的消费行为很难用模型或统一的标准来描述,它与经济分析的理性观点有很大差异,然而实践活动中情感的作用确是实实在在的,他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角度塑造顾客转移的心理成本。

1?通过关系营销培育顾客好感

从消费者个体角度看,人们通过认识活动,实现了对客观事物属性及其内容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人的意识。这种意识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和不同需要支配下,会产生不同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通常被称之为情绪或情感。这是一种相对难以控制却影响人类行为的心理过程。在不同环境下,人们对不同事物会表现出怀疑、愤怒、期待、渴望等不同的态度。管理活动尤其是营销活动中,企业力图融合情绪的作用,通过情绪的激发培育顾客好感,或消除不利影响。

关系

营销是近年来倍受重视的以培育顾客关系为宗旨的营销新理念。与E?J?麦卡锡教授4P理论相区别,关系营销更侧重于以4C理论为基础,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consumerwants and needs),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s),给予消费者的方便(convenience),以及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communication)。关系营销的目的就是锁定顾客,与顾客建立长期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发展顾客与企业及产品之间的连续性重复交往。企业与顾客所建立起来的结构性关系对于长期用户更有价值,这使得客户向竞争者转移的机会成本太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转移。

2?利用情感需求累积转移成本

梅奥的“社会人”假说,强调了外部条件对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我们知道,人生活在兴趣各异的群体中,群体是由具有一套共同的规范、价值观和信念的人组成的,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联系。群体的看法或价值观往往被个人作为他(或她)当前行为的基础。所以,群体的态度在某种情况下会成为个体行为的向导。   人们会对不同的群体产生兴趣。当一个人积极地想加入某个群体时,该群体的价值观就会成为其行动的参考标准,随着情境的变迁,个人的参考标准可能会变化。当一个人因资格不够而无法加入其渴望加入的群体时,该群体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他经常会购买该群体成员使用的商品,以获得该群体实质上或象征性地成员资格。当群体的价值观融入到个人的价值观中,个体就会习惯性地遵循群体观念与规范行事。管理活动中常采用俱乐部、会员资格等方式营造群体气氛。某些俱乐部是一种身份或地位的象征,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还有一些俱乐部则为人们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场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