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首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强化有关荣辱观教育的内容。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深入浅出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中小学德育课程中要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其他相关学科教学中,特别是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中也要有机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环节上,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二是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恶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要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 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从老师、同学身上感受到激励、尊重和友爱,从班级和团队活动中感受到和谐与温暖,从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是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品德修养的高低、专业知识的深浅、求知精神的强弱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品德行为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和品德定位作用,在“言传身教”的“亲密接触”中学生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感染。所以说,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师德风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荣辱观念对学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只有教师做到明辨是非善恶、荣辱美丑,做到言行合一、表里一致,才能更好地施教于人,进一步摆正教书育人的关系,净化校园空气。教师在课堂上要用饱满的热情真诚地赞美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抨击各种不良的行为。要在以其广博的才学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人格与正义融入一言一行中,用楷模的力量去引导学生,熏陶学生,启迪学生的道德觉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四是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社会育人,育社会人。校外活动场所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要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的自身优势和教育资源,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积极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八荣八耻”,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的心中。要切实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以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的设施设备改造、改扩建为重点,以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活动阵地和活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彩票公益金的作用,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博物馆等场所要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要定期组织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集中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各类校外教育场所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教育部门和学校无法完成,需要营造全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氛围。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配合、 联合有关部门,努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自觉担当起这一光荣任务,不仅要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更要成为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