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佛家智慧通过物我平等的观念帮助大学生找回自尊心禅宗认为人性即佛性,只是由于人心中所生的妄念,覆盖了真如本性,使其不能认识自己已有的佛性。《坛经》上说:“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禅宗大力宣扬佛性面前人人平等,充分体现了众生平等的思想,把人的自信自尊从心底提升起来。禅宗反对权威,成佛只能靠自身觉悟,不能凭借外力,这些思想有助于人们把握自我,寻找真实的自己,摆脱世俗的纠缠,让生命回到原点,找回内心的宁静,保持心理平衡。佛教还告诉人们要正确地把握自我,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思想对于心理调适乃至大学生心理健康都是积极有益的方法。
第五,佛家智慧教人断绝欲望促使大学生去除贪心 现代中国贫富差距很大,大学生是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汇聚在一起,社会的贫富差距会显著地反映在大学生群体身上。有的同学家庭经济状况好,消费很高,物质欲求强烈。另一极却是生活窘迫的大学生,他们交不起学费,每天要为生活费发愁。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其中还有5%~欺欺人7%的特困生,他们中有些人虚荣心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自卑,常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有些同学则经不住诱惑,用偷盗等不合法手段满足自己的愿望,导致过去的优秀生在大学却堕落了!佛教认为现实人生是“欲界”,由欲界和需要所支配的行为和思想,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而摆脱痛苦的根本方法便是“少欲无为”。其实,这种“少欲无为”是相对人的多欲和贪婪而提出的精神救治,它通过改变人们生存欲望的对象,让人的注意力转移,对于遭受贫困或物质欲望过于强烈的人群来说,便是一剂很好的精神良药。台湾的慧律法师曾教人把“去贪则清凉”写在墙壁上,每天看,慢慢淡泊自己的贪念,就不容易痛苦了。心态平和,就能把精力放在学业上,顺利完成上大学的中心任务,心理修养也能随之提高。
第六,佛家智慧教人承认现实解除偏执心“郁闷”几乎是大学生们的口头禅,这种灰色心理往往是大学生执着于一事一物一人,而去除偏执是佛学论述的重点。《金刚经》“通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来启迪修佛者,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心念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才能修得正果”。佛家理论的特色是“空”,而佛家还要求人们不要执迷于空,就是说凡事要放得下,不要偏执,这是减轻主体心理压力的方法。大学生如果拥有了慧心、爱心、宽容心,重新树立了自尊心,破除了贪心、偏执心,就会变得乐观、豁达,就能重新体悟生命的意义,重新确认自我的价值,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大学生身心和谐了,大学校园也必将成为一个和谐的校园。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下一篇:青少年网恋现象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