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焦虑心理成因的精神分析

2012-12-20

在诸多环境因素中,与个体性格塑造关系最大的是其家庭中的早期人际环境。个体在儿童时期与父母的关系构成其人际环境的核心,与其它环境综合地对个体焦虑心理的形成产生影响。一些父母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无力给儿童提供良好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环境。此时儿童还可能存在渴望但又疏远并害怕与小朋友之间交往的心理冲突。做为种种不利的人际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发现自己处于一个令人沮丧的环境中,认为自己身上不再具有引力中心,而将它完全转移到作为权威者的父母身上。儿童的自我发育不全,此时被迫迎合父母的期望而失去了自主能力。这个逐渐发展的无意识过程使得儿童判定父母或老师或其他成人是一贯正确的,因而好与坏、称心与不称心、快乐与不快乐、可爱与可恶等对事物的衡量标准都从他们个人身上带走了,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愿望、目标和判断。当儿童再次遇到产生基本焦虑的类似危险情境时,他们的能力不能自由发挥,自尊与自立也失去了大半,显得无力抵御侵犯,孤立无援。

如儿童在家庭和幼儿园以及与周围人际关系处理过程中任何的创伤情境,都会使他们陷入无力反抗而内心又充满反抗的冲突之中。他们通常不敢向老师和父母表示自己的不满和指责,反而必须压制他们的敌意,否则焦虑来得更快。因为当儿童将敌意指向被依赖的人时,敌意就成了危险,因此,他们潜意识中就不得不通过建立某些防御性态度来对付这个世界并得到可能的满足。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儿童所处人际综合环境的影响。儿童内心的冲突导致的恶性循环会更加剧了父母对他们诸如拖沓、依赖、内向、不积极、不勇敢等“不良”表现的严厉责备,使其陷入更孤立的境地,加剧了焦虑体验,也成为他们常见的交往障碍、适应障碍等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个体一生中的前五年至关重要,特别是个体在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被压抑的愿望以及家庭综合环境等因素会对其今后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重视个体在儿童早期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等社会文化条件的创设对于焦虑心理的干预治疗及防止神经症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Karen Horney.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陈收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1

[2]Karen Horney.精神分析新法[M].雷春林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1

[3]Joseph Rosner.精神分析入门[M].郑安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3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